-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第十一章概要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一节 汽车工业 一、概述 二、影响汽车工业的因素 三、汽车工业空间的全球变化 一 概述。 1.汽车及汽车工业 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在马路或公路上行驶,用来运载乘客和各种货物的交通工具。 汽车工业:所有生产和销售轿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 一个国家的汽车业发展四个阶段:整车进口、零件组装、混合组装、全车制造、 2.汽车工业主要特征 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 汽车工业的上游企业——后向关联产业 冶金、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石化、塑料、玻璃、化学、纺织等工业领域。 汽车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前向关联产业 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 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2.汽车工业主要特征 就业容量大 具有负外部性 经济学“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效益时,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就发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报酬” 全球汽车工业的地区三大系 欧洲车系、美洲车系和亚洲车系 2006年全球十大汽车公司 通用(别克、凯迪莱克、雪佛莱、旁蒂克韩国大宇、德国欧宝)福特(阿斯顿·马丁、英国捷豹、马自达、林肯)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德国大众、德国奥迪、帕萨特、桑塔纳)、本田、日产、法国标致雪铁龙、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意大利法拉利、拉达)、宝马 “车轮上的国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二、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 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的支持,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多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以及人、车、路综合系统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二)区域综合工业水平 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汽车工业的效率与与之配套的企业效率有密切的关系。 (三)区域科技与管理水平 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高质量劳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关税等国家政策 可扶持本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提高本国汽车生产规模在世界市场的份额; 不利本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提升。 三、汽车工业空间的全球变化 (一)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二)汽车贸易的全球变化 (一)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从大洲层面看,由欧洲与北美格局转变为欧、美、亚洲格局; 从国家层面看,由生产空间高集中性向分散化格局转变; 从公司层面看,进一步向少数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集中; 从公司内部看,全球化经营成为跨国生产的方向性战略。 (二)汽车贸易的全球变化 从汽车出口贸易看,由于主要汽车生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其国家集中程度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主要集中于 少数国家。 从汽车进口贸易看,各国变化情况不一,有升有降。 从贸易平衡来看,世界贸易联系加强,形成复杂关联的贸易网络,但主要集中西欧、北美、东亚三个地区。 从空间组织演化的趋势来看,汽车工业逐渐走向经营全球化、生产本地化、区域性网络与集聚化。 汽车工业空间组织的演化阶段: 初始分散生产 大规模生产方式初期的高度集中 “核心—边缘”式分散 网络化分散阶段 网络化聚集阶段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 1、地域范围广泛 经济全球化影响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产开放程度高、原材料和市场对外依赖程度大以及发展程度和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 2、产业范围广泛 几乎所有的产业 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地区涉及 的产业范围更加广泛。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 1、制造业生产与贸易 (1)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但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重要地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7年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份额 2006年《世界制造业500强》上榜企业排行榜揭晓:各国企业上榜数分别为美国228家、日本72家、英国31家、法国29家、加拿大27家、德国17家、瑞士13家、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共有6家,台湾地区有6家,其他国家71家。从国家分布来看,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显示了强大的实力,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区工作者考试历年考试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工会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复习测试题.doc VIP
- 居民小区监控系统安装监理实施细则范本.doc
- 通桥(2019)2131-Ⅲ 时速160km客货共线铁路简支箱梁(单线)跨度:23.5m(直、曲线).pdf
- 高一物理-折合质量法求解完全非弹性碰撞.pdf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中新高一分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工人阶级重要论述”及“工会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 VIP
- 上海某温室大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pdf VIP
- 市政府办公楼扩建改造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卫生间丙纶布防水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