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直面伤痛`
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直面伤痛 博士毕业后,我留在荷兰工作。在荷兰待久了,便会发现,荷兰人面对死亡和伤痛的态度跟国内很不一样。当然,他们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别说“不要怕,有我在呢”
荷兰人对待恐惧、伤痛和死亡的态度,说简单点,就是“直接面对,彻底承受”,几乎没有“善意的隐瞒或谎言”。在国内,如果一个人被诊断患了重症,医生一般会先告知其家属,而不会告诉当事人。而在荷兰,只要当事人是神智清醒的,医生都会直接和当事人交流,由病人自己决定是否告诉家属
在日常生活中,荷兰父母总是忠实地告知孩子现状,而不是赋予自己强大的信息过滤权,去决定哪些是孩子该知道的,哪些不是。出现问题时,父母不会简单地对孩子说“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呢”。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这样说,是一种没有长远价值的安慰和逃避。因为孩子在这句话的引导下,虽然得到短暂的慰藉,可是无法帮助他们解决恐惧的根源,况且父母不可能永远都在。荷兰父母会和孩子讨论恐惧,细化地提出“不要怕”的具体解决方案,比如他们会和孩子交流,“你怕什么?你觉得那个为什么可怕?怎么样我们才能不怕”等等。这种方式对怕黑、怕虫子这些具体的东西很有用。孩子会认识到这些不可怕,建立识别和面对的意识,心理逐渐成长。 孩子,我也和你一样害怕
如果孩子的恐惧是更深层抽象的情绪,如害怕亲人的死亡,就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父母在孩子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恐惧,让孩子知道某些情况下,恐惧无法避免,采取行动也无法解决,只能交给时间
我一位朋友的6岁儿子,因担心患癌症的外婆去世而睡不着觉。他妈妈拥抱着他,并不掩饰自己的痛苦和眼泪,对他说:“我也和你一样害怕,不过外婆现在不是还在我们身边吗?我们得好好珍惜外婆在的每一天。你要好好睡觉,明天才有精神去看外婆,对不对?”
他们不会在孩子面前做“最优假设”:“外婆在医院得到最好的治疗,相信医疗、相信科学,说不定外婆会很快好起来的。”这样完全是不负责任地给孩子增加希望,如果现实不是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更大。 她只重复强调“爸爸去世了”
在荷兰,无论孩子多小,父母都不会向孩子隐瞒家庭重大变故的信息。孩子的亲人去世了,家长就明白地告知什么是死亡,不会骗说去出差了等等;父母离婚了,谁生病了,也直接告知孩子,并解释这些是怎么回事
我先生是荷兰人,他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叫桑德拉,她老公在儿子Dirk只有4岁的时候出车祸骤然离世
她当天把Dirk从学校接回家,就对孩子直说了:“爸爸去世了!今天爸爸骑摩托车的时候出了事故,他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从今天起,只有妈妈和你了,爸爸再也不会回家了。明天起我们还要处理很多事情,比如爸爸的葬礼,你要去给爸爸道别。我们的生活在短时间内会有些改变,比如你这几天暂时不会去上学;有可能你会看到妈妈哭,还有很多家人会哭,我尽量做到不大哭,但是有很多事情会和以前不一样了。”
Dirk似懂非懂,问:”那我过5岁生日的时候,爸爸会不会来呢?”
桑德拉红着眼睛说:“不会了,因为爸爸去世了,爸爸再也不会出现在你任何一次生日派对里了。”
Dirk大哭,桑德拉搂着他说:“宝贝,妈妈也很难接受和相信,可这件事的确发生了,我们只有一起面对。”
Dirk参加了爸爸的葬礼,给爸爸的棺材上撒土说再见。可是因为他太小了,之后还是经常问起为什么爸爸不在,桑德拉每次都重复强调爸爸去世了。我看不下去,劝她不要太勉强
可我先生非常赞同桑德拉的做法,说必须要反复重申概念,让Dirk真正明白什么是亲人的亡故,这样对他有好处。因为他的生活已经决定了他必须比其他孩子更早地了解死亡,他应该尽快学会接受
4个月后,Dirk总算接受了父亲离开的事实,并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事实相处。桑德拉每周会在亡夫遗像前的花瓶里插上一束白玫瑰,而Dirk每天都会给花瓶里的白玫瑰换水。他会拍着心口说:“爸爸去世了,就算爸爸再也不能来看我,我还是会永远想他。妈妈说了,我们都要习惯在没有爸爸的时候也要快乐地生活。”
Dirk现在已经9岁了,爱好跆拳道和弹钢琴,喜欢吃炸鸡腿和小羊排,和妈妈还有继父及妹妹一起和乐融融地生活。他依然每天给爸爸遗像前花瓶里的白玫瑰换水,生日的时候,在遗像前多点一支白蜡烛。 决不能说他可怜
在这种“直面伤痛”的文化里,受伤便不再是孩子们撒娇的理由。若孩子的伤痛和挫折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因造成的,大家都会关爱、支持,一起想办法改善,那个凝聚力的正面能量之强,特别让人感动
若孩子的伤痛,是自己不守规矩造成的,家长几乎完全不同情,也不表现心疼,而是非常“狠心”地让孩子反省,接受教训及彻底承受后果
记得那年巴西世界杯,在开赛那天,我先生家族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把房子装饰成橙色。我老公8岁的外甥Alex 的任务是剪橙色的彩带,结果他不专心,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