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干田野调查澧水船工号子探讨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摘要:澧水船工号子是澧水流域船工们在长期的船运劳作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观念的民间歌谣。其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澧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追踪,对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源流、唱腔特色、音乐本体、传人传谱、传承发展等方面作系统理论把握,旨在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样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澧水船工号子;平板;数板;快板;慢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51-05
澧水船工号子是澧水流域船工们在长期的船运劳作活动中,共同创造、传承下来的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观念的民间歌谣,不仅反映出澧水流域的社会变迁,也渗透着澧水两岸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澧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澧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至衰落的过程,现如今,又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充分重视,再次绽放出古老艺术的绚烂光彩。收集整理、努力抢救和保护传承澧水船工号子既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基于此,我们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结合文献史料的梳理,力图对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源流、唱腔特色、音乐本体、传人传谱、传承发展等方面作宏观动态的理论把握,旨在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这一古老的文化魂宝提供参照
一、历史脉络与活态调查
澧水船工号子是澧水流域船工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生、发展过程不仅与湘北地区民间音乐联系紧密,而且也与澧水的船运事业息息相关。从《澧州志》的记载和一代代老船工的追忆中判断,澧水船工号子早在明代就已产生并获得初步发展,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确切地说,澧水船工号子伴随着船运事业的产生而形成,伴随船运事业的发展而兴盛,亦随船运事业的消失而濒危
明末清初之际,澧州(今澧县)是澧水流域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湘西北物资进出口的集散中心,流域境内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生。一时间,澧水河面船来客往,歌号起伏,连绵不绝,成为澧水船工号子的雏形。清末民初之际,木质帆船盛行,澧水运河航运大兴,运河往来客商络绎不绝,促成澧水船工号子的极大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澧县船工行船拉纤的身影渐成往事,90%的船民被迫改行,另谋生路。澧水船工号子也因失去了它原有的生存土壤而逐渐走向消亡。而今,澧水船工号子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亟待保护与传承
澧水船工号子的消亡,不仅仅是一个有丰富意蕴的文化品种的失落,而且还深藏着我们理解、认识世界方式的变迁。“那么,它能继续在这个城市、在民众生活里和情感里存在?存在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的消失?消失的又何止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实体?”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踏上探寻这一古老艺术奥秘的旅程,来到常德澧县,采访了戴作林、黄苏平、皮丕国等活态传承人
戴作林,1957年生,现为澧县城关中学一级音乐教师、澧州夯歌传承人。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熟听家乡打夯号子、车水号子以及其它劳动歌曲,随父亲戴承进学唱号子。1974年参加澧县县城多安桥堵口工程建设,白天劳动,晚上沿澧水河边上下渡过船只、木排,听到船上唱的号子,很感兴趣,主动打招呼学唱澧水船号《吆妹子歌》。近年来,戴老师还先后整理并创作有《澧水谣》《澧水船工号子》《杵糍粑》《郎在高山捡干柴》等多首民歌,组织人员学唱,致力于保护、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黄苏平,1954年生,澧县城关镇人。从小随父亲黄继金学习号子,曾改编有《船工号子》等民间歌曲,并在多个场合传唱,现为澧水船工号子湖南省级传承人。曾任澧县剧团音乐专干(琵琶、三弦、柳琴演奏员),澧县音协第三届、第四届主席等。改编并演唱的《船工号子》于2012年湖南公共频道播出。多次参与非遗展演和各级文艺演出活动,演唱《澧水船工号子》
皮丕国,1962年生,澧县太青乡东门村人,从小在号子、山歌环境中长大。2005年参加了澧县文化馆举办的城头山遗址邮票首发仪式中的船工号子培训班,随黄苏平学唱船工号子
孙山清,1989年生,澧县城关镇人。初中毕业后到澧县荆河剧院当演员,扮生行,演过《四郎探母》《斩三妖》等。2006年开始跟黄苏平学习演唱澧水船工号子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澧县荆河剧院的青年演员周枭、刘浪、陈芳、王晨、吴小荣等。他们为我们深入了解澧水船工号子的历史、现状以及传承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二、艺术特征
宋大能评价说:“湖南的《澧水船夫号子》,也是十分著名而具有代表性的行船号子,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地方色彩鲜明,在结构上已完整成套。”
从音乐体裁的角度说,澧水船工号子可分为桨号、撸号、篙号、纤号、缆号、锚号以及帆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普拉提和瑜伽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VIP
- 极速60秒.ppt VIP
-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doc VIP
- 项目插花艺术-全校公选课.doc VIP
- 极速60秒的图片.ppt VIP
- 展频IC规格书之 SSDCI1108AF _REV3.1.pdf VIP
- 2024 CCF非专业级别软件能力认证(CSP-S)第一轮真题.pdf VIP
- TCFNA6104-2022 食品安全-月桂叶(香叶).pdf VIP
- 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欢快流畅的线》教学设计 .pdf VIP
- 三水平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更换安全技术措施:.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