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知识创新模型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创新模型探讨

知识创新的模型研究   摘要: 在充分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各种研究方法,对知识创新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知识创新的四大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价值的结论与启示 Abstract: Base on the study of adequate documents,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both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first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theor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n-depth. Then, studies and proposes four models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In the end, the author gives four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关键词: 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特征;知识创新模型 Key words: knowledge innovation;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04-02 1 知识创新的特征分析 笔者对知识创新进行了分析,得出知识创新的两大特征,为研究知识创新的模型提供基础 1.1 “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迈克尔1958年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是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隐性知识”[1]。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之中。知识创新是包括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过程。在整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通过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并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传播,被组织内部人员吸收和升华,成为组织所有成员的隐性知识。群体隐性知识经过加工、组合、排列,形成显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创新 1.2 知识的融合增值过程 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与各种资源的整合,是对各种知识的合理组合和变异。知识的融合将引起不同的知识创新成果,知识融合增值过程有以下三种: 一是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增值。创新实践要求多学科的知识。多种知识融合为符合创新要求的特定知识、新知识。二是不同形式知识的融合增值。在知识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创新主体通过意会知识的交换与交流,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知识创新能力。三是不同主体知识的融合增值。知识创新已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创新组织的成员把自己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贡献给团体,使之融合为创新的系统知识 2 知识创新的模型研究 2.1 知识创新的一般模型 知识创新十分复杂,建立它的一般模型有助于理解。何传启、张凤于2001年在《知识创新》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基本原理、模型和路径。知识创新的一般模型[2]见图1 如图中所示,知识创新过程,一般包括两大阶段、四个步骤和连续的反馈与交流。第一步,受理论探索、应用目的或实际经验的启示,产生新思想,包括新问题、新构想等;第二步,通过实验设计、科学实验和观察,获得某种初步知识;第三步,初步知识经过同行评议和公开,得到检验,进入知识体系;第四步,新知识得到首次应用。第一阶段是获取新知识,包括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二阶段是同行承认和首次应用新知识,包括第三步和第四步。连续的反馈是:在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信息反馈和交流 2.2 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 1991年野中郁次郎首次提出组织知识创新有四种基本模式,这四种基本模式同时存在并发生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动的知识螺旋上升运动。1995年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首次提出了能动的知识创新过程,即SECI模型,并对知识创新的知识场(Ba),以及知识创新的结果与支撑―知识资产――进行了全面论述[3] 野中郁次郎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SECI模型(见图2)是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等四种模式的简称 第一种――“潜移默化”(社会化),是指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第二种――“外部明示”(外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