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重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其现实意义
论重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涵,阐述了重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现实意义:首先,重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其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要求
【关键词】 重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涵
“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范畴,是最早由斯大林提出来的。在马克思的理论文献中,一般称之为“绝对规律”或“总规律”。[1]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等一次提出“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范畴,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做了清晰的表述,即“在高度技术基础上,通过发展生产的办法,最大限度的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2]
社会经济规律是一个庞芜复杂的系统。有多少经济现象,就会有多少经济规律。但在纷繁复杂的具体经济规律后边,却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其他具体经济规律起制约和决定作用的规律,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即一个社会生产的目的与达到目的手段之间对立统一联系。社会生产的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手段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高度,它是目的提出和实现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人类总是解决自己的任务。仔细考察起来,任务本身只有当它赖以解决的条件已经产生或正在形成中时,才可能被提出来”。[3]而社会生产目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它决定手段的社会性质并成为促使手段发展与完善的动力。社会生产目的与手段又是矛盾的。手段的成熟与完善,会推动目的向更高层面的跃进,而目的所反映社会占主流地位阶级的物质利益,又会阻挠或推动手段的发展。此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不同基本经济规律交迭更替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变迁史。由于它的作用,人类社会才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产生是客观的,因为社会生产目的与达到目的手段都是客观的。活动的目的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动物只是本能适应自然,而人则是对自然有目的的利用与改造。马克思说:“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常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4]人类社会的生产目的在本质上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是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物质利益的要求和和反映。因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说到底是通过生产资料的配置与运用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而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并以一定生产力的存在为前提的。生产力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人类生产目的必然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发展过程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是手工劳动,这种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向人以外的自然索取产品,成为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使农业和手工业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土地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封建社会,手工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农业提供的经济作物),而当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时,便使得在手工劳动基础上通过租佃土地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榨取农民剩余产品以满足地主阶级奢侈性的消费,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由于社会资源配置是按照土地产权关系进行安排的,谁占有土地谁就获得占有人劳动的特权,遂使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必然表现形式。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手段兼国有和农民土地,形成“唯有地头田间路,不入晋绅豪右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土地集中局面。占有土地的地主凭借土地产权残酷盘剥农民的剩余劳动,使农民连基本的最低生存的必需品都不能维持,“民常食猪狗之食,衣牛马之衣”。从而使封建经济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就是分散的手工劳动与土地的集中占有的矛盾。分散的手工劳动决定了农民占有土地的最低限额“民挟五口,治百亩”“三十亩地一头牛”,才能保证农民的基本衣食所需。而地主阶级肆意兼并土地,造成地产的集中占有和分散出租,剥夺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农民只好起来“打土豪,分田地”使耕者有其田,从而形成土地兼并与农民战争交错轮回的历史循环。使封经济遵循着土地兼并―农民战争―休养生息―土地兼并―农民战争……这样的规律向前运行,中国历史上的大的改朝换代和11次大的农民起义就是这一封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并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使封建社会最终走向崩溃
当资本主义在手工劳动基础上将科学技术引入生产,科学分工必然扩展了生产的空间范围和社会化联系,巨大的提升了人们向自然索取的社会能力,使稀缺资源成国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而资源(土地、矿藏、资本)的稀缺性又必然造成谁占有资源,谁就可以取和占有他人剩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腐、保温施工方案.docx VIP
- (完整版)沟槽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专家论证).doc
- 4.1 水循环(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VIP
- EIM Book 1 Unit 1 Free time单元检测试题.pdf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变流器断路器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供应链安全测试方法.docx VIP
- 高中必备成语及解释800个.docx VIP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2版 项目三 千分尺与指示表的测量操作.pptx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主控柜断路器状态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教学课件)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上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