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造币工艺的演变
浅析中国造币工艺的演变
浅析中国造币工艺的演变.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浅析中国造币工艺的演变
罗 强
中国是世界上铸造钱币最早的国家之一,造币工艺已有多年的历史,钱币制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二大类:古代从春秋时期起至清朝中期主要是采用浇铸的方法, 称为“铸币”, 例如: 布币、 刀币、 秦半两、 汉五铢、 各种通宝钱(方孔钱)等; 从清朝后期到现在主要是采用机器制造的方法,即俗称 “机制币”, 例如: 大清金币、 大清银币、 铜元等。春秋以来,我国钱币的制造工艺由铸造演变为机器制造,期间经过了不断改进、 创新的漫长过程。
一、 古代铸币工艺
我国古代钱币铸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平板范竖式浇铸、 叠铸、 母钱翻砂铸造。
1、 平板范竖式浇铸
平板范竖式浇铸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它是从简单、小型青铜器件的铸造工艺中继承过来的, 有单面(型)范和双面(型)范, 在春秋中后期之后的数百年内广泛用于铸钱业。春秋是我国金属铸钱的肇史, 所铸钱币后世叫空首布, 所用范皆为泥质经高温烧制硬化而成, 或称陶范, 体形较大, 都是一范一型一浇铸, 用过的范都是破损的。 从范的结构来看, 系头部竖式浇铸。到了战国, 铸范除了大量使用泥范外, 还发展到了石范和金属范, 并从春秋时的单型腔发展到了多型腔, 但工艺与春秋还是一脉相承。秦不仅统一了江山, 也统一了货币, 铸造工艺在结构上有所进步, 出现了“分流直铸式”、 “直流分铸式”和 “分流分铸式”。西汉铸钱仍沿用平板范竖式浇铸, 但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 石范频繁使用。 在汉半两时期, 石范就频繁使用, 且普遍形体大范腔多, 钱模数动辄 以上。 第二, 阴文铜范大量出现。 半两钱时期阴文铜范已有较多出土, 到五铢钱时期, 阴文铜范的使用更加普遍, 范块也愈来愈大, 两侧从单排发展到双排, 范面钱腔已多达 余枚。 范的制作非常精致, 不仅造型美观、 布局合理, 两边还开设了排气道, 技术水准之高, 就传统的块范竖式浇铸而言, 堪称登峰造极。 石范和铜范较之于陶范, 优点是较为坚固耐用, 一块范可多次使用, 这样不仅节省人力、 物力, 降低了成本, 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这些变化是西汉范铸技术发展提高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长期铸钱实践中寻求进步的方向: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2、 叠铸
叠铸即层叠铸造, 省力省工省时, 大大提高了铸造生产效率, 是中国传统铸造中的一个里程碑。 层叠铸造始于西汉的榆荚半两,层叠铸造技术一直使用到南北朝。 最初的叠铸范是圆盘形的, 浇注口开在圆盘中心, 围绕中心辐射出一圈、 两圈、 三圈钱币。 叠铸工艺到王莽时期为官方接受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王莽叠铸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对称性原理,在一块范母上面模与背模对称排列(包括榫和卯), 利用榫卯构造两两对称扣合, 组成套盒。也就是说, 只需一块范母就可翻制无数完全相同的子范,然后两两相对叠合, 形成规模铸造。 年 月, 西安北郊郭家村发现烘范窑遗址, 出土八型腔大泉五十叠铸范数百叠,完整的一叠有 层 合,一次能铸大泉五十 枚。一次浇铸 枚钱, 这在用平板范浇铸时期是无法想象的, 显然, 叠铸工艺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铸钱的效率, 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是铸钱工艺的一大进步。
3、 母钱翻砂法
母钱翻砂法实质上是从叠铸工艺引申出来的。隋唐已经进入母钱法铸钱时代,到六朝后期的萧梁时期, 工艺本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面背分范。意味着翻制子泥范的母范是一分为二的,即有一块面母范和一块对应的背母范,翻子范时也是面范和背范分别翻制。这种变化实际即是母范法向母钱法的过渡。最早对母钱工艺有较详细记录的首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在其“冶铸”篇中专辟铸钱一章, 对铸钱工艺进行描述。母钱翻砂法铸钱的优点是用母钱替代了母范, 省去了制母范的工序; 用砂型替代子泥范, 省去了大量子范的翻制, 且砂型可以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 物力, 降低了成本, 而且大大提高了铸钱生产效率。这是传统铸造技术发展提高的结果。
然而, 母钱翻砂法仍有浇铸工艺固有的缺陷。 其一, 很难使铸币在成色和重量方面保持准确、 一致;其二, 只能铸以简单的文字和图案; 其三, 铸后的加工处理也较繁琐。因此, 到了近代, 当社会对铸币有了更高的要求后,人们便自然选择了西方的造钱方式使用机器打压制造,这也是造钱行业跟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观中国传统造钱工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始终有一个演进的主流方向,即尽可能提高造钱生产的效率和尽可能保持钱币重量和成色的一致,这种趋势不但表现在从 “平板范竖式浇铸”、 “叠铸”到“母钱翻砂铸造”三大工艺的演进中, 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2024年新教材)教材课后习题-练习与应用(原动手动脑学物理).docx VIP
-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JGJT231-2021.pdf VIP
- 动物学全套课件.pptx VIP
- 公务礼仪培训.pptx VIP
- (2025年高考真题)2025年全国高考一卷英语真题(原卷版).docx VIP
- Audition实例教程(Audition CC 2019)全套PPT课件.pptx VIP
-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doc VIP
- GA602-2013 干粉灭火器装置.docx VIP
- 初中校园心理剧剧本集合3篇.docx VIP
- 冷库安全操作规程.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