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剖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剖析.pdf

FinanceandRecountingResearch I财会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剖析 李青 兴业证券 350001 摘要:盈余管理是指在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控制,以获取私人利益。有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 司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先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原因,并就此提 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因;对策 盈余管理不同于操纵,它是指在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有意对财务 大,准则的模糊性使得管理当局可进行操作。此外,经济业务的复杂 报告进行的控制,以获取私人利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盈余管理是 性、多样性使得同样的经济事项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实质,如此 公司管理当局水平的体现。众多企业的财务报告上都存在某种程度 准则中只好给予大量的可选择余地,例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 的盈余管理因素,其 中以上市公司为典型。盈余管理是一双刃剑 ,适 旧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折溢价的摊销方法、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坏 度的盈余管理对各方都有利 ,但我们必须谨防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对可选择方法的巧妙运用本身就是盈余管理 一 大手段。 一 、 盈余管理成因分析 第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我国上市公司大多脱胎于大中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经济人的 自利行为使盈余管理的存在成为 型国有企业 ,国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而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国 必然。其中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又是企业经理人实现自利目标的根本 有股权主体虚置,且此类企业往往又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支 前提 。 撑,使得管理者能为所欲为。如此背景下,进行盈余管理不足为奇。 首先,根据信号理论会计信息是有用的。各经济主体利用会计 第五,独立审计 “不独立”。在 “两权分离”的今天,审计是解 信息可能导致财富在他们中发生非公平性转移,拥有信息优势的经济 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机制之一。但当前作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主体以牺牲拥有较少信息的经济主体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他们的财 一 的民间审计缺乏独立性,本应 由公司的股东聘请审计机关,但实际 富。正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控制财务报告进 上很多公司该权力都下放到公司的管理层 ,如此委托者与被审计者合 行盈余管理。 二为一,出于保护 自身利益,管理当局理所当然选择有利于其的审计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成为现代企业的 者,如此 ,审计本身所应具有 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极大 根本特征。 “两权分离”在发挥其无与伦 比的优势的同时对如何正 的伤害。使得对管理当局盈余管理行为最后一道防线崩溃。 确评价经营者业绩、如何界定经营责任提出巨大的挑战。当前用于 第六 ,法律责任界定的模糊性。当前,相关法规中仅仅对提供虚 评价评价经营者业绩、界定经营责任的指标大多与公司的经营成果 假信息的刑事责任作出规定,而对民事责任却未作解释 ,使得管理当 相关。 “经济人的 自利行为”原则促使公司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 局通过盈余管理等提供虚假信息的实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