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__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课件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实践与认识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五、奋斗人生,享受成就 清朝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次到乡间微服私访。这时农民们正用稻草捆秧,闲谈之间,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农民出的上联是:“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站在田头想了半天,仍然对不出下联。 张英回家后和夫人谈起了此事。正巧,他们的谈话被一位侍女听见了,她不由得笑了起来。张英问她笑什么,她答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是:“竹篮装笋母怀儿”。张英一听,觉得她对的工整巧妙,连连称赞。 文化殿大学士为何被难倒?这位侍女为何能对得这样巧妙? (主要是因为他常居朝廷官府,并不了解农家生活,更没有务农的实践。而那位侍女,家境贫寒,灾荒年间被卖做俾女,她小时候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感受很深,所以,一听到上联立刻说出了下联) 一、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 实践活动的特征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 实践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实践的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外部世界)和实践的手段(工具为主),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后果(事实及其影响)也外在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始终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1、蜘蛛结网 2、小行星撞击地球 3、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4、“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5、《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6、大猩猩用树枝钓食蚂蚁 实践活动的特征 B、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人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而动物只能够被动地适应环境。 C、实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和方式的确定,说到底,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实践发展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手段的不断更新,实践对象及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科学对实践指导作用的不断加强。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A、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的活动。生产劳动进行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B、社会变革。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劳动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矛盾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例如,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等,都属于这一类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由不同的阶级利益引起的阶级矛盾通常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也就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C、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科学实验一经产生,就具有与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所不能代替的特点,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或通过社会调查),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其次,实践在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这些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一、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着实践的进行,使实践具有了自觉的能动性。 第二、通过已有认识确定人实际的需要对实践过程起着导向作用。 第三、认识对实践的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 第四、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深入认识和理论创新而不断调整实践过程,从而引导实践向纵深发展。 (五)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知觉: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 表象:表象是人们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章运动和力课件.doc
-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课件.ppt
- 第七章还原反应(精)课件.ppt
- 第七章调整图像色彩课件.ppt
- 第七章采购与付款的业务流程与核算方法设计课件.ppt
- 第七章脉冲中子能谱测井课件.doc
-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课件.ppt
- 第七章金属材料课件.doc
- 第七章重量分析课件.ppt
- 第七章计算机基础课件.pptx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