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管理智慧西南财大.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哲学与管理智慧西南财大

西方哲学智慧与管理 一、西方哲学的历史界定:公元前6-公元19世纪初) 西方哲学的历史分期: 1、古代西方哲学: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 (前6世纪-5世纪末) 2、中世纪哲学:经院哲学(基督教哲学) (6世纪-13世纪末) 3、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4-15世纪末) 4、16-18世纪西欧哲学(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 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 5、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 6、现代西方哲学(19世纪中叶—当代) 二、哲学智慧与管理 ●“哲学智慧” 自古以来,在西方,哲学是“爱智慧之学”;在中 国,哲学是使人贤达、明智之学。哲学智慧是大聪明, 是洞察宏观宇宙之分毫过往、微观世界之历史崇高的智 慧,绝不是贪图“蝇绳小利”的所谓“小聪明”。 ●“智慧”与“管理” 智慧关乎整个人生幸福。它包括智商、情商和“灵 商”。管理涉及人和事(物)。“管事”主要涉及智商,属 于技术和知识层面;“管人” 涉及智商、情商和“灵商”, 属于智慧层面。 智慧的痛苦 《圣经》: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及其象征意义: 人必有一死,不是因为追求智慧人才有死,而 是因为我们追求智慧才知道人终有一死。 人有理想、向往永生,但人又终有一死。因此 说,终有一死的人向往永生,而向往永生的人又终 有一死。这就是人生在世最根本的矛盾:有限与无 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的矛盾。 好的管理与坏的管理: “好的管理”一定是智慧的管理! “坏的管理”一定是缺乏智慧的管理!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富士康跳楼事件及其原因: ——根本上看:漠视人的多元化需求;人 被沦为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案例二: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 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好的制度的设计取决于一个好的决策理念,好的决策理念依赖于决策者的智慧,即:对人与事、利益与道德、现实与未来、企业组织与社会责任、效率与公平、投入与产出等基本问题的整体而辩证的思考。 三、西方哲学蕴含的管理智慧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一样,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管理智慧,虽然语言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却有许多相同的思想,蕴涵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一)关于“宇宙生成”与“世界本体”的智慧 早期哲学家思考: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什么? 泰利斯:“水是万物的本原”(生成论) 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原”(生成论) 巴门尼德:“存在是世界的本体”(本质论) “存在存在,不是不存在;不存在存在,不是存在”。 柏拉图:“理念是事物的原型”(本质论) 理念论:“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分析: 1、无论从生成论角度还是从本质论角度探索世界的本原,都表达了探求这个世界来龙去脉及其“是什么”的美好愿望。 2、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需要认真分析企业产生建立的背景、目的、条件、发展定位等生成性问题,还需要回答“为什么生产?”、“为谁生产?”、“如何组织和保障生产?”等本质性问题。本质性问题是核心理念问题。 (二)“逻各斯” 的智慧:赫拉克利特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变化、发展 2、“一切都遵循着道”:规律(善于习惯总结) 3、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相反者相成 4、“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竞争的必然性 分析: 1、善变者生;等待者死。 2、必须清醒地把握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方向。 3、和谐是相对的。 (三)“谦卑”的智慧 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美德、智慧 作为人,不能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也不能知道一些却以为什么都知道。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秉持“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做到这一点,起码比其他人多知道一点。 库萨的尼古拉(15世纪): “哲学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尼古拉认为: 苏格拉底认为他除了自己的无知之外什么都不 知道;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