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隐孢子虫病第三节弓形虫病.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隐孢子虫病第三节弓形虫病

第二节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隐孢子虫属的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的上皮细胞的绒毛上,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原 真球虫目隐孢科隐孢属。我国报道的主要有两种:小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寄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上,虫体大小为7.5um×6.5um.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寄生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虫体大小为4.5um×4.5um 。 病原 隐孢子虫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一端有裂缝,无微孔、极粒和孢子囊,成熟卵囊含有4个裸露的香蕉形子孢子和1个残体。残体由一个大的折光体和一些小颗粒组成。 虫体寄生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刷状缘内带虫空泡中。在虫体基部与宿主细胞相融合,形成电子致密度高的融合区,称为营养器。虫体看似突出于宿主细胞之外,其实是被一层细胞膜所包绕,所以隐孢子虫仍然属细胞内寄生。 生活史 与球虫相似,分为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卵囊在温度和酶的作用下释放出子孢子。隐孢子虫脱囊与球虫不同,他不用借助于外来机械力的作用。在体外脱囊试验中,卵囊在胰酶和胆盐作用下,裂缝被溶解,开口放出子孢子。即使没有脱囊液作用,其内部的子孢子在温度的刺激下活力增强,运动加剧并出现位置移动,造成卵囊壁上的裂缝扩大,最终子孢子从裂缝中钻出。 流行病学 传染源:人畜排出的卵囊。隐孢子虫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50%以上氨水和30%以上的福尔马林作用30min才能杀死虫卵。人的隐孢子虫感染主要是由牛传给的。 易感动物:宿主范围很广。除人外,还包括牛、羊、马、猪、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和鸡、鸭、鹅、孔雀、鸵鸟等禽类。 流行情况:全球性分布。我国1986年首次发现犊牛隐孢子虫病。1987年发现首例人隐孢子虫病 症状 精神沉郁、厌食、严重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纤维,有时带有血液 病变 空肠绒毛层萎缩和损伤,肠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肠粘膜的酶活性低,呈现出典型的肠炎病变,在这些病变部位发现大量隐孢子虫内生发育阶段的各期虫体。 诊断 饱和蔗糖水溶液漂浮法(蔗糖500g、蒸馏水350ml、石炭酸7.0ml,比重为1.28) 改良酸性染色法染色:粪便抹片染色,隐孢子虫被染成红色。 试剂配制 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第一液):碱性复红4g,95%酒精20ml,石炭酸8ml,蒸馏水100ml;10%硫酸溶液(第二液):纯硫酸10ml,蒸馏水90ml(边搅拌,边将硫酸徐徐倾入水中);2%孔雀绿原液:孔雀绿2g,蒸馏水100ml;1:10孔雀绿工作液(第三液):2%孔雀绿原液1ml,蒸馏水10ml。 染色步骤 滴加第一液于粉膜上,1.5-10min 后水洗;滴加第二液,1-10min后水洗;滴加第三液,1min 后水洗,待干;然后光学显微油镜观察 间接荧光染色法:经荧光抗体染色后在显微下显示苹果绿的荧光 第三节 弓形虫病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发现于1908年。呈世界性分布 ,宿主范围很广,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若干冷血动物,共有几十种之多,各种动物弓形虫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包括血清-免疫特性均无差异,说明寄生于不同动物的弓形虫均属同一个种。它是人畜共患病 。 各种动物感染极为普遍,其原因可能是: a.生活史各期虫体均具有感染性 b.对宿主与组织的选择性极不严格 c.终末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均可相互传播 d.虫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强 根据统计,每年在美国出生的四百万个婴儿,只有1200个婴儿受到弓形虫病的感染而致病。这些婴儿中的大部分只有很轻微的症状,如皮诊和眼炎。但是,寄生虫会对发育中的胎儿产生严重的影响。极少数婴儿会患脑积水、脑发育迟缓和贫血。 弓形虫病致脑水肿及脊髓破裂 病原 弓形虫属于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弓形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形态各异: 滋养体(tachyzoite):呈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大小为4-7*2-4um,一端稍尖,一端钝圆,中央有核靠钝端,用姬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裂殖体 病原 假包囊:见于急性病例,以宿主细胞膜作包囊膜,滋养体进入宿主细胞内,因是急性阶段,所以里面滋养体繁殖速度快,称速殖子。一个囊内有几个到几十个速殖子。 假包囊 病原 真包囊:见于慢性病例,无症状病例。主要是脑、骨骼肌和视网膜,以及心肝肺肾等处。有自己固有的囊膜,真包囊内滋养体繁殖速度慢,所以称缓殖子。包囊内缓殖子的数目为数十个到数千个。包囊圆形,大小差异很大,10-5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