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工业工程结课报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与工业工程结课报告解读

U201311380 谢梓建 战争中的工业工程 ————浅谈二战期间美国的工业现象中的工业工程启示 美国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曾经讲过:“美国在世界上最值得夸耀的东西就是工业工程。美国有打赢一战、二战的能力就是因为美国有工业工程。”(日本当时并没有) “美国能打赢二战不是偶然” 20世纪初期出现 一、二战中大规模应用 战后的飞速转播与发展 泰勒(F.W.Taylor) 战后IE传到日本 战时生产委员会 战时人力委员会 战时生产供应链 动作、工艺优化与效率 生产安全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坦克 86338 飞机 297000 枪支轻型火炮 54532 战列舰 10 巡洋舰 48 驱逐舰 355 护卫舰 498 潜艇 203 登陆艇 64500 美国刚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国内生产能力回到了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烟消云散,参战热情高昂 战争期间,几乎有一半的工业都被收归政府所有 美国经济在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接近一种社会化的经济。国家的收入和财富有了大幅度地提升 “兵工厂的核心”——战时生产委员会 1941年1月7 日成立“生产管理部”8月27日组建“战争资源分配委员会” 罗斯福在1942年1月签署了第9024号总统令,废除之前的战争资源分配委员会和生产管理部,同时成立“战时生产委员会”(War Production Board),统一调配生产人力、设备、场地和资源,并逐步限制国内任何非战争用途的产品生产。 战时生产委员会并不直接干预各个工厂的生产情况,是通过在美国各地设立的12家地区生产委员会掌握这一地区的生产进度、产量和不足。战时生产委员会管理的12个区域办事处,又经营全国各地的120外地办事处。它和各州的战时生产委员会一起工作,维护国家的战争生产设施,以及帮助国有企业获得战争的合同和建立贷款记录。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战时人力委员会 罗斯福在1942年4月18日签署了第9139号总统令,宣布成立战时人力委员会。 种族问题性别问题 工、农、军的人力分配 “国防工人培训计划” 生产动员与激励 罗斯福在12月9日的全国公共讲话中首次提出,希望各家工厂为了提高生产进度而安排七日制的工作周期,通过轮班来确保机器处于24小时工作状态。 战时生产委员会这做了大量的这样的海报。 战时生产委员会鼓励工人创作言简意赅的宣传口号。 生产动员与激励 罗斯福在12月9日的全国公共讲话中首次提出,希望各家工厂为了提高生产进度而安排七日制的工作周期,通过轮班来确保机器处于24小时工作状态。 “产量竞赛”:“陆军优异章”和“海军优秀章” 至1945年12月竞赛工作结束前,一共有4283家工厂获此殊荣,占到全部美国工厂的4%;其中有763家额外获得了1颗白星,723家获得了2颗白星,776家获得了3颗白星,820家获得了4颗白星,206家获得了5颗白星,只有卡梅隆钢铁厂和通用汽车公司等8家单位获得了全部6颗白星的优异成绩。 二战期间工业生产供应链 美国人在1942年初所面临的不单单是如何提高工业产量的问题,还有如何去保证在工业制造中必须满足的原料物资的供给问题。 定价配定额 战时生产委员会在1942年12月15日推出了全新的定额和物价政策,即将生产工作分为A、B、C三类,同时将每次增量的数目作为一级酬劳标准。 二战期间工业生产供应链 美国人在1942年初所面临的不单单是如何提高工业产量的问题,还有如何去保证在工业制造中必须满足的原料物资的供给问题。 这张海报给出了一系列详尽的数据:72%的铁路运输,11%的五大湖区船运,10%的补给管路传输,4.5%的卡车运输加上2.5%的内陆水运。在整个1943年间,仅城际之间的运输量就达1万亿吨/英里,而其中铁路运输量就达到了7300亿吨/英里,几乎是总量的四分之三。 1940年,美国的铁路运力为3783.43亿吨/英里,而这一数字到了1945年就几乎翻番,达到了7458.29亿吨/英里 产线与动作、工艺效率 二战时期的工业制造基本都是流水线形式的生产,用当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炮弹”。 以二战中著名的M1步枪为例。在美国加入二战前的1936-1940年间,以春田军工厂为例,1937年产量为945支,1938年产量为5879支,直到1940年1月才提高到日产20支。 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光是温彻斯特公司就生产了513,880支,平均日产量超过200支。仅仅以工人的装配时间来看,一个普通工人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而一个熟练的工人通过动作上的精减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组装。 产线与动作、工艺效率 然而真正让世人感受到美国人建造速度的不是飞机和坦克,而是他们的货轮。直到今天,自由轮不仅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