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传真图(Meteorological Facsimile chart) 现代船舶上均装有气象传真接收机,可接收沿海国家和岛屿发布的气象传真信息,使船舶及早避离恶劣天气,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营运效益。 世界气象组织将全球各地的气象传真广播台划分为6个区域,即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西南太平洋和欧洲。目前,世界已有气象传真发射台40多个,分布在陆地和岛屿,遍布全球。 关于各气象传真广播台使用的呼号、频率、广播时间及内容细目,在英版《无线电信号表》每年第三卷可查到。 主要气象传真广播台 图中数字代号说明:1-北京(中国);2-东京(日本);3-桑莱岬(菲律宾);4-关岛(美国);5-珍珠港、火奴鲁鲁(美国);6-旧金山(美国);7-埃德蒙顿(加拿大);8-弗罗比歇(加拿大);9-哈利法克斯(加拿大);10-布伦特伍德(美国);11-诺福克(美国);12-布拉克内尔(英国);13-巴黎(法国);14-奥芬巴赫(德国);15-奥斯陆(挪威);16-诺尔彻平(瑞典);17-罗马(意大利);18-罗塔(西班牙);19-布拉格(捷克);20-莫斯科(俄罗斯);21-安卡拉(土耳其);22-埃皮斯科比(塞浦路斯);23-开罗(埃及);24-内罗毕(肯尼亚);25-达喀尔(塞内加尔);26-比勒陀利亚(南非);27-新德里(印度);28-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29-新西伯利亚(俄罗斯);30-伯力(俄罗斯);31-曼谷(泰国);32-达尔文(加拿大);33-堪培拉(澳大利亚);34-里约热内卢(巴西);35-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谢谢! * * 第一节 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主讲人:蒋玉勇 一、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①单站预报 ②天气图预报 ③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分类 1、天气形势预报 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2、气象要素预报 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 天气形势预报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 二、海上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 1、船舶自行观测和预报 2、接收气象传真广播 从《无线电信号表》第三卷可以查得世界各海域气象传真电台的呼号、频率、发报时间和内容细目。 中国海域有北京台(呼号BAF)、上海台(BDF),日本东京一台(JMH)等台发布气象信息。 3、接收海上安全信息 海上安全信息是指航行警告、气象报告、气象预报和有关航行安全的其它紧急安全信息。 岸上有关部门将有关航行安全的重要信息汇集到海岸电台或者INMARSAT的海岸地球站,向主要海域的船舶播发。 在台湾海峡及附近水域可接收香港[L]、广州[N]、福州[O]、上海[Q]海岸电台的广播。覆盖的范围为400海里。 4、通过互联网查询气象信息 随着互联网(www)的飞速发展,各种海洋气象资料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快速、彩色、高画质和动态等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常用气象网站 中国气象局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中央气象台 日本气象厅www.jma.go.jp 福建省气象局 厦门市气象局 三、获取我国沿海及台湾海峡天气 (厦门市气象局) 获取未来24小时厦门地区及沿海地区天气预报 获取灾害预警和台风动态信息 获取中国沿海地面天气分析图、高空分析图 获取中国沿海每小时卫星云图 四、了解西北太平洋的海上天气 (日本气象厅www.jma.go.jp ) 获取西北太平洋天气形势摘要和各类警报 获取亚洲地面天气分析图和预报图 获取热带气旋信息及预报 获取西北太平洋海浪图 获取西北太平洋卫星云图 * ①单站预报。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   ②天气图预报。1851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20世纪20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40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③数值天气预报。20世纪50年代以来,动力气象学原理、数学物理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用高速电子计算机求解简化了的大气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可及时作出天气预报。尤其是6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