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 摘要: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历来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简单阐述部分学者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观点,并且根据《左传》最后一段内容推测《左传》的成书时间。 关键词:左传 成书年代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即战国时期的著作。至于在前四世纪什么年代,则仍然存在分歧。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想总结前人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谈笔者的个人看法。 简述部分学者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观点 西汉以来,关于《左传》的争议,约略可分作四个阶段。第一、两汉时期。争议的中心是为《左传》争立学官,亦即《左传》与《春秋经》的关系。第二、汉末至晋隋之间。争议的中心是《左传》与《国语》的关系。第三、唐至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争议逐渐达到高潮,中心议题是《左传》成于何时何人。清末今文 学家康有为是个中心人物,集怀疑派之大成,作《新学伪经考》,断定刘歆割裂《国语》伪造《左传》,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中外学者纷纷参战,互相驳难,蔚为壮观。自《伪经考》出,学者之争辨又可约而分为三派:一派祖述康说,崔适可为代表,一派守旧说而反对康说,章炳麟、刘师培可为代表;一派折衷旧说,论《左传》成于战国,与孔子、左丘明无关。此派学者甚多。国外学者,也可大致划分为上述三派。第四、建国以来。这期的研究大致循前一期的方向而更趋细密。上述折中一派渐居于主导地位;康说之非,亦渐成定论,但亦有持异议的,其代表当推徐仁甫,作《左传疏证》一书及论文多篇,中心思想,认为刘欲采群书而作《左传》,要之徐说与康说虽有小异,终不离其宗。 涉及《春秋》与《左传》的研究,前人著述极多,自晋杜预作《春秋左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以来,直至清及近代,相关著作汗牛充栋,而尤以清代为最。具代表者如 唐陆淳,宋叶梦得、苏辙、魏了翁、程公说、吕祖谦,清毛奇龄、惠栋、顾炎武、万斯 大、惠士奇、刘文淇、洪亮吉、梁履绳、高士奇、焦循、崔述、顾栋高,乃至近代康有 为、刘逢禄、章炳麟、崔适等人,皆有专著。其观点看法至于最近二三十年以来,虽有不少研究《左传》的新作,赵光贤、童书业、杨伯峻、徐仁甫、胡念贻数位先生的著作。赵《左传编纂考》所持《左传》既非刘歆伪造亦非吴起子夏诸人、其作者为鲁人左氏的观点,笔者深为信从徐仁甫先生坚持康有为、刘逢禄“刘歆伪造《左传》说”注:著《左传的成书时代及其作者》《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论刘歆作左传》,《文史》第十一辑,胡念贻先生则认为《左传》成书于春秋末期注:著《左传的真伪和写作时代问题考辨》,《文史》第十一辑童书业、杨伯峻的结论注:分见童著《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杨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针对这个问题,牛鸿恩先生也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左传》的作者究竟有没有看到陈氏代齐。最后,通过论证,牛鸿恩先生认为《左传》作者不仅知晓三家分晋,而且看到陈氏代齐,认为杨伯峻先生定《左传》成书于前403——前386年间,时间偏早了,认为一些学者定《左传》的成书年代的上限是375年是适宜的。 二、《左传》成书时间推测 《左传》最后附有一段“悼之四年”的尾巴。种种迹象表明,它是后补的。为阅读方便,照抄如下: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首先,从全书结构看。《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孔子截取自隐至哀凡十二公时太史所记以成《春秋》,由于当时哀公尚在位,还有一半事未记。为弥补这一缺憾,《左传》叙事延至哀公之末。交代完哀公“如越”事,《左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哀公以后事不在它的写作范围。然而《左传》却留下这条尾巴,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左氏认为全书当终于哀公,这条尾巴便是多余的;如果他觉得哀公以后事仍需交代,那就应从悼公即位写起,不能突然跳到“悼之四年”,更不能只写荀瑶(即智瑶,《左传》“智”作“知”)围郑一件事。  哀公以后的事,别的都可以不论,惟独三家太重要了不能不说,那也应重点叙述晋阳之围。以左氏之大才,那一定会是精妙之作,绘声绘色,跌宕起伏。然而他却只写了围郑之役知瑶与赵无恤因口角而交恶,便匆匆收笔。这种安排,从《左传》的这种奇怪安排可以看出,最初的写作计划并不包括哀公以后事。当《左传》按照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