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二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人教版).docVIP

(河北)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二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二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人教版)

1、蜀道难 李白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三、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提问: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组探究,然后综合。   (2)查阅资料,整理不同说法。    (3)小组讨论,确定比较合适的观点。   (4)上网查询,多方求证。   参读书目:   (1)《唐诗别裁》。   (2)《唐宋诗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顾炎武《日知录》 教后感:本课是李白诗中最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和奇情异彩的诗作,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此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教学法。首先对范读作了充分的准备,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原诗意境,激发了学生朗读积极性;其次老师的背诵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