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缩小差距 一、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的部分重点地区和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部资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总的发展思想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了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就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又了明显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价缓慢。各地区经济差距呈拉大的趋势。 以下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人均GDP的分析,围绕经济增长下的地区差异现状,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发展规律、区位资源、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差异的影响。地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缩小地区差异,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经济增长率 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经济学中,常GDP来衡量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单位%) 年份 1978 1986 1990 1994 1998 2001 2004 2009 东部 50.31 51.09 51.38 55.76 55.99 62.74 58.40 57.90 中部 29.06 29.12 28.18 25.70 26.25 20.17 32.00 23.64 西部 20.63 19.79 20.44 18.54 17.76 17.09 9.60 19.46 (二)人均GDP 从东西部的人均GDP来看,由表2得知,1980年,中、西部的人均GDP相当于东部的65%和53%,1990年,中、西部人均GDP分别占东部的60%和52%,到2005年,它们占东部的比例分别降到了30%和39%,一直出现下降趋势。充分显示了东部地区人均GDP和西部地区的差别。2009年,西部人均GDP占东部的49%,比2005年有所提升,近几年,西部地区GDP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与东部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表2 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和相对比例的变化 人均GDP(元/人)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东部 589 2240 11334 296139 379913 454221 45437 中部 391 1338 5982 87567 118113 152370 15082 西部 308 1156 4687 114132 157819 200889 21742 中部/东部 65% 60% 53% 30% 31% 34% 33% 西部/东部 53% 52% 41% 39% 42% 44% 49% 二、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成因 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经济发展在规律、区位资源差异,又有一些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的因素,还有人力资源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东中西之间不断分化的现状。 (一)历史因素 我国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由来已久,自唐朝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就开始向东部转移,到了宋代,经济中心已经移到了东南地区。东南地区突起肥沃,水道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区位选择具有吸引力。19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知道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近代工业才一度出现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到新中国成立,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三角、辽宁、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武汉、太远等地。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差异,对后来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经济生活中,如果某一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可靠,价格不高,那么这个地区就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反之,只能缓慢的发展或者没有发展甚至衰退。这就是“优胜劣汰”。 这一基本理论,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同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