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德育环境
二、环境的德育功能 (一)环境的个体德育功能 1、扩展个体道德成长空间 2、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动机 3、丰富个体道德体验素材 4、提供个体道德实践舞台 (二)环境的学校德育功能 决定/参与/补充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 * 第八章 学校德育环境及其当代特征 本单元内容 环境的内涵及其德育功能 当代德育环境的特征 德育环境的时代建构 第一节 环境的内涵及其德育功能 一、环境的内涵 生物体生存空间、时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一)环境的空间结构(静态) 宏观/中观/微观 (二)环境的时间结构(动态) 社会变迁/系统间的能量交换 4 影视媒体 网络社会 通信手段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文化多元 城市化 核心家庭 独生子女 家庭破碎 社会结构 家庭结构 媒介结构 第二节 当代德育社会环境的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与学校德育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教育的提出 一、社会结构变迁与学校德育 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纠缠/消费社会与消费教育 (二)民主政治的扎实推进与学校德育 (三)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与学校德育 文化堕距(culture lag)/多元文化与普世伦理 (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学校德育 社会流动的加剧、社会异质性的增加与公共精神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问题 Click to add Title 1 影视 二、媒介环境的变迁与学校德育 Click to add Title 1 1、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德育途径创新 2、网络与身体的隐退及其道德后果 网络 1、电视的教育哲学 2、电视与旁观者的生产 Click to add Title 1 1、手机短信与学生“私域”的生成 2、“多彩”手机文化及其道德影响 通信 电视的教育哲学 科学世界观和仿真世界观 “文化人”与“娱乐的大众” 社会交往与“副社会交往” 科学知识与信息化知识 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 “无实体交往”与网络暴力 相遇的脆弱与义务的淡漠 “近中远”与责任的飘零 (二)“边界内移”与邻里教育资源消逝 三、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学校德育 (一)核心家庭与教育资源的稀缺 (三)“门禁失守”与教育能力的衰退 (四)变动不居与教育功能的弱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