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诗歌选材、好奇性格对岑参边塞诗影响解读
早期诗歌选材、好奇性格对岑参边塞诗影响的解读 摘 要:本文从岑参早期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意象、新颖别致的地名意象两个方面着手论述岑参早期诗选材创作对其边塞诗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岑参早年的生活经历养成了他好奇的性格,这一性格促使他在边塞诗创作时追求构思奇、想象奇和景色奇。这些成就了岑参的边塞诗,使他的边塞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
关键词:岑参;早期诗歌;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
岑参早期的诗歌创作多为写景及赠答之作,中期两度出塞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晚年居于蜀中多为写景诗。在诗歌研究这一方面,学者们给予岑参边塞诗的关注较多,研究成果颇丰。鲜有研究诗人早期诗创作对边塞诗的影响。《感旧赋“参,相门子,五岁读书,九岁著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1]可知岑参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都隐居于嵩山。在嵩山诗人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青年时期,在那里诗人接受了大自然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的情操,养成了好“奇”的性格。我们认为,有必要考察其早期的诗歌,从诗人自身创作的发展的角度去探究它与边塞诗创作的内在渊源
一、岑参早期诗歌选材特征
岑参在早期时多创作写景诗。诗人早期隐居在嵩山,读书之余,畅游在山水林泉之中。这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经历,养成了诗人善于观察事物捕捉事物特点的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独特的感受力。这种生活环境决定了诗人诗歌创作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其诗歌的风格
其间诗歌选材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取材于自然景物,另一种是选用地名。岑参的诗歌选材特征使他早期的诗歌呈现出清幽、雅致的风貌。辛文房说“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2]这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1、绚丽多彩的自然意象
岑参将目光投向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到处都是富有情感的景物,包括清幽的竹林,洁白的云朵,鸣叫的秋蝉,快乐的小鸟以及美丽的花朵等。这些意象构成了岑参早期诗创作选材特征的自然美,岑参尤为钟爱“云”、“鸟”和“花”这三个意象,并在他的诗作中多次运用。如:“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秋风飒飒、朝霞满天,辽阔壮美的景色浮现于读者眼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丘中春卧寄王子》中岑参写道:“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竹林的深处传来悦耳的鸟鸣声,春花已谢露出绿意盎然的山峰。 “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屋舍在青青的桑叶的遮掩下若隐若现,随风起舞的芦花与垂钓的小船交相辉映,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清丽的田园风光图。正是这些“云”、“鸟”以及“花”的意象为我们呈现了岑参早期诗歌选材的自然美
2、选材新颖,地名入诗
岑参早期的诗歌还有一个突出的选材特色就是以地名入诗。这在他的诗歌早有以地名入诗的情况,例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中写道:“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高高的月亮挂在潘陵尖,在月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十六峰。以“潘陵尖”这一确切存在的地名对泛指的“十六峰”丝毫不觉突兀。诗中还写道“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以“伊阳村”对“嵩角钟” 以实际村名与嵩山上的古钟相对,想法奇特。可见岑参早期诗歌以地名入诗运用的还不够完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把地名与景物相对而言欠缺工整,而且有些地名是泛指的地名
二、边塞诗受选材特征的影响
岑参早期这种倾情于自然景物和爱用地名的选材特征影响了其边塞诗的选材特征,正是这样的选材风格使他区别于唐朝的其他边塞诗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边塞诗
1、多姿多彩的自然意象对边塞诗的影响
岑参早期的诗歌喜爱用自然景物入诗,这一选材的偏好影响了他的边塞诗选材,使他在边塞诗创作时选择了与其他边塞诗人不同的选材风格。比如,岑参和高适都以边塞诗著称,然“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3](《唐音癸签“尚巧主景”,“尚巧”意为崇尚奇巧。由此可见岑参早期诗歌创作中就钟情自然景物的选材特征一直延续到了他的边塞创作时期
岑参生活在边塞时诗中大多是对边塞奇丽壮美的自然风景的描写。例如,在岑参著名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选取了“云”这一意象,诗中是这样写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结冰百丈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离别在即连天上的云也知人心意那般惨淡,传达诗人对离别的伤感之情。在《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中云:“马急行千里,鸟飞向五凉。”,就是对“鸟”意象的运用。在自然景物中岑参对“花”意象尤为偏爱。岑参的诗中具体写出花名的就有八种之多,计有桃花、梨花、梅花、菊花、优钵罗花、荷花、蜀葵花、苜蓿花
2、新颖别致的地名意象对边塞诗的影响
岑参的边塞诗歌还有一个突出的选材特色就是以地名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