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SN中路由生成修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 应用蚂蚁算法求解WSN路由问题 偏转角 路由生成步骤 使用ER模型生成源节点 在各源节点上分别放置一只蚂蚁 使用蚂蚁算法选择下一跳节点 多次循环产生源节点到sink节点的路径 从所生成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优路径作为最后数据传输路径 . * 基于偏转角的蚂蚁路由算法实现 参数设置 . * 单个蚂蚁的约束条件 根据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以相应的概率来选取下一步路径; 不再选取自己本次循环己经走过的路径为下一步路径,用一个禁用列表(tabu list)来控制这一点; 当完成了一次循环后,根据整个路径长度来释放相应浓度的信息素,并更新走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 . * 公式 . * 具体算法 . *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由For,While等语句得出该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每个节点的邻居节点数量不多,改算法整体上说收敛度较高。 . * 仿真性能分析 实验假设 网络中只有一个sink节点,且能量可补给; 传感器网络的所有节点的结构相同,且节点能力有限; 传感器节点位置固定; sink节点事先已知所有传感器节点位置,且永远可信任; 传感器节点感知范围内节点可以直接通信。 . * 仿真场景的搭建 . * 参数设置规律 反馈量,越大,算法收敛性越高. 残留信息素的重要程度,越大,信息素对蚂蚁决策影响越大。 能见度的重要程度,越大,对能见度(即距离)的依赖性越强。偏转角增加了其对收敛性的影响。 对算法有双重影响。 . * 实验的两个阶段 假设实验的一组可行参数组合为 (1) (2) . * 参数初始设置 每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初始能量为0.5J; 能量阈值为0.05J; 无线通信范围为30m; 路由建立过程中使用的查询数据包大小设置为2000bits; 当传输数据量为1bit的消息时,发送电路和接受电路能源消耗为 =50nJ/bit, 其中参数 取决于接收器的敏感度和噪音,一般取值100pJ/bit/m2; 由于蚂蚁所选择的下一跳节点是其邻居节点,所以算法中使用自由空间能量衰减模型; 的一组初始可行值设定为{4,5,0.3,0.9}. . * 不考虑偏转角因素时 单次循环最优路径长度 单次循环能量消耗 单次循环最优路径长度 的最小值 . * 考虑偏转角因素时 单次循环最优路径长度 单次循环能量消耗 单次循环最优路径长度的 最小值 . * 在考虑偏转角因子的前提下,使用不同参数组合所得实验数据 参数取值变化(考虑偏转角因子) 单次循环所得最优路径的平均值 单次循环能量消耗 最佳最优路径长度 一组可行取值(循环次数为800次) 4 5 0.3 0.9 203.97 0.0429 171.02 第一阶段(循环次数为900次) 2 7 0.5 0.5 202.18 0.0422 169.23 3 6 0.7 0.4 199.67 0.0391 179.59 4 7 0.75 0.1 196.09 0.0428 163.14 第二阶段(循环次数为700次) 6 1 0.1 1.0 196.53 0.0479 176.45 7 3 0.15 1.5 190.45 0.0404 157.50 8 2 0.2 2 203.30 0.0426 170.35 . * 在不考虑偏转角因子的前提下,使用不同参数组合所得实验数据 参数取值变化(不考虑偏转角因子) 单次循环所得最优路径的平均值 单次循环能量消耗 最佳最优路径长度 一组可行取值(循环次数为1500次) 4 5 0.3 0.9 381.49 0.0797 359.94 第一阶段(循环次数为2000次) 2 7 0.5 0.5 638.00 0.1371 616.46 3 6 0.7 0.4 676.23 0.1318 640.62 4 7 0.75 0.1 610.92 0.1320 589.38 第二阶段(循环次数为1000次) 6 1 0.1 1.0 375.97 0.0877 347.84 7 3 0.15 1.5 499.85 0.1108 478.31 8 2 0.2 2 338.84 0.0639 311.32 . * 4 WSN中一种新型路由修复算法的实现 在大多数基于洪泛(Flooding)的平面路由协议中,路由发现或者路由重新发现包都是全向广播的,这带来了相当的通信开销和额外的无线信道竞争。 路由修复算法可以有效减少路由重建所带来的开销。 . * 基于sink节点序号的路由修复算法(SSRUA)的实现步骤 (1)使用AODV算法建立源节点到sink的路由,并保存每个节点sink 节点序号; (2)网络中不工作节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