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区信息

浦市镇政区大典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为浦溪与沅水交汇地,初,浦溪出口的南北村地都称浦口。后,浦口南的村寨称“浦溪”;浦口北的市镇,初名“浦口”,因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改称“浦市”,沿习至今。 地理位置 政府驻地 位于东经108°40′北纬28°54,处于沅水中游,泸溪县东南部,东接本县白沙镇、武溪镇,西邻辰溪县潭湾镇、南望辰溪县孝坪镇,北靠达岚镇和白羊溪乡,由原浦市镇、原浦阳乡、原长坪乡、原李家田乡一部分合并而成, 为泸溪县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镇政府驻十字街社区二小区,电话区号0743,邮政编码416102,距县城白沙28公里。 政区沿革 原名浦口,春秋战国时属楚,秦统一中国时属黔中郡,汉属荆州武陵郡。此后一直属沅陵县。民国三年(1914年)正式划归泸溪管辖,民国二十四(1935年)年设浦市镇,1949年设浦市特别镇,1953年建浦市镇,1958年改浦市公社,1984年复镇,1987年撤浦阳乡并入浦市镇。2006年由原长坪乡、原李家田乡、原浦市镇合并而成。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印家桥、新建街、太平街、十字街等4个社区,城乡、黄家桥、浦溪、高桥、青草、银井冲、新堡、马王溪、毛茂田、长坪、中塘、麻垅、庄尚、都岐、田家溪、高山坪、鱼坪、岩门溪、五果溜、毛家滩、黑竹坳、李家田、麻溪口、岩头山等24个村;下设29个居民小组、129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浦市镇总人口6214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721人,城镇化率27%,其中流动人口10443人;总人口中,有苗族、土家族等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 ,人口死亡率0.3%,人口自然增长率0.8%。 地形 海拔低,地势平坦开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 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 HYPERLINK /hy/%E6%B9%BF%E6%B6%A6%E6%B0%94%E5%80%99 \t _blank 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无霜期278天, HYPERLINK /hy/%E6%97%A5%E7%85%A7 \t _blank 日照1432小时,降雨量1465.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水文 境内属沅水流域,沅水流经五果溜、毛家滩、麻溪口等多个村,境内河道长约20公里。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主要矿产有煤矿、铜矿、铅锌矿、铝土矿、矾矿、磷矿、石灰石、菊花石等,其中李家田的铝土矿和灰洞坳的菊花石储量居全省前列。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冰冻、旱涝、地质滑坡等。 经济概况 农业 浦市镇共有耕地面积39460亩,其中水田面积33652亩,旱地面积5808亩,主要农业产业有:桠柑、荸荠、莲藕、青蒿、烤烟。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其中浦市铁骨猪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地方优良品种,并列入了《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年出栏铁骨猪1600多头,产值达500多万元。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70元。 商业外贸 全镇建有综合市场2个,是泸溪县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沅水中游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桠柑、蜜桔、荸荠、莲藕、板栗等农副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地。铜矿、铝土、硫酸、黄磷、钙镁磷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财政金融 2011年全镇财政总收入3200万元(上级财政投入),比上年增长6%。人均财政收入2785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21倍和8.9倍。完成财政支出3250万元,比上年增长8 %,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24倍和13.7倍。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村图书室17个,建筑面积480平方米,藏书30000册。 浦市是辰河高腔的发源地,辰河高腔是一个流传地区较广而颇有声誉的地方剧种。形成时期系在清代道光至咸丰年代。2006年5月20日,辰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HYPERLINK /view/2262178.htm \t _blank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育 小学1所,在校生2369人,专任教师219人,中学2所,在校生3142人,专任教师2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完全学校1所,在校生856人,专任教师73人,高中在校,1385人,专任教师1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社区)卫生院28所;专业卫生人员106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59人;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1480人,参保率92%。 广播电视 有线广播站1所,现有广播喇叭420只,城镇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入户率85%。 社会保障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04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