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曲霉菌.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色曲霉菌

杂色曲霉毒素 食品科学与工程1002 张羽 一:简介 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是日本学者初田勇于1954年从杂色曲霉的菌丝体中首先分离并命名的,杂色曲霉素主要是杂色曲霉(AsperNllus vel‘sicolor’)和构巢曲霉(Asper—gmus mdulans)的最终代谢产物,同时又是黄曲霉(Asper百llus:flavtIs)和寄生曲霉(Asperg.1lus parasiticus)合成黄血霉毒素过程后期的中间产物,它们是一组结构类似的有毒化合物。 据报道,感染了杂色曲霉的玉米在27℃的环境下,21天可产生杂色曲霉毒素12g/kg以上,。目前已经确定结构的有十几种。杂色曲霉主要污染玉米,花生,大米和小麦等谷物,但污染范围和程度不如黄曲霉毒素。不过在肝癌高发区居民所食用的食物中,杂色曲霉素污染较为严重;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居民喜食的霉变食品中也较为普遍。 霉菌污染过的植物和种子以及霉菌的微观形态 被霉菌污染的西尔丹辣椒酱系列 二:杂色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及毒性 理化性质:杂色曲霉素的基本结构由二呋喃环与氧杂蒽醌链接组成,与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类似。它呈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氯仿、苯、吡啶、乙腈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甲醇、乙醇,不容于水和碱性溶液。以苯为溶液时,其最大波长为325nm,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砖红色荧光。 毒性:杂色曲霉素急性毒性不强,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80mg/kg体重以上,对大鼠的经口LD50为166mg/kg(雄性)和120mg/kg(雌性),腹腔注射为60mg/kg。猴的敏感性 比啮齿动物高,经腹腔给猴注射杂色曲霉素,其LD50为32mg/kg。杂色曲霉素的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和肾中毒,但该物质有较强的致癌性,其致癌作用仅次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导致肝癌、肾癌、皮肤癌和肺癌。以0.15~2.25mg/只的剂量饲喂大鼠42周,有78%的大鼠发生原发性肝癌,且有明显的量-效应关系。该物质在Ames实验中也显示出强致突变性 。杂色曲霉毒素还可使大鼠出现血管肉瘤、背组织血管瘤等肿瘤。关于杂色曲霉的致癌机制,有学者认为与它的二呋喃环末端的双键有关,此双键可与DNA分子的尿嘧啶形成加合物,使DNA结构改变,复制错误。 Ames实验:全称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 污染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上已发展了百余种短期快速测试法,检测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B.N.Ames等经十余年努力,于1975年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亦称Ames试验)已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该法比较快速、简便、敏感、经济,且适用于测试混合物,反映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众多学者有的用Ames试验检测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的致突变性,由此推测其致癌性;有的用Ames试验检测水源水和饮用水的致突变性(比如,美国派斯净水器就通过了Ames试验),探索较现行方法更加卫生安全的消毒措施;或检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致突变性,结合化学分析,追踪污染源,为研究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有的检测土壤、污泥、工业废渣堆肥、废物灰烬的致突变性,以防止维系生命的土壤受致突变物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危害人类;检测气态污染物的致突变性,防止污染物经由大气,通过呼吸对人体发生潜在危害;用Ames试验研究化合物结构与致变性的关系,为合成对环境无潜在危害的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农药在微生物降解前后的致突变性,了解农药在施用后代谢过程中对人类有无隐患;还有用Ames试验筛选抗突变物,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等。 选黄豆自然发酵中的黄绿色霉菌作为分离米曲霉的菌种来源 目前我国还没有规定食品中杂色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 一些日常生活安全小常识 1.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2.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人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