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网络传播的多角度审视.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 第二讲 网络传播的多角度审视(2) 主讲教师:李亚玲 目 录 三、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分析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的实现、好坏与大小受多因素影响 传播对象 传播内容 传播技巧 传播时机 传播主体 网络传播效果的两面性 双刃性:开放与无序并存 弥补性:效果互补系统 矛盾的 比如“躲猫猫”事件 2009年2月12日,在押人员李荞明在云南晋宁县看守所死亡,当地警方通报死因为李荞明在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所致,消息一出,引起舆论哗然。 云南省委宣传部19日发出公告: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省委宣传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对“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进行调查。并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被称为中国首次的网民参与的调查,19日在无数网友的一片赞叹期待声中开始。 20日调查团成行。 21日网民调查报告出炉,并未就事件做出明确结论,致使对调查期望值甚高的网民将其注意力转向调查团成员的身份。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伍皓: 要把真相还给公众 起到了危机公关的作用,但是我们不是作秀。 可见,在此次事件中,网络一方面给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为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危机公关提供了一个平台。 “成也萧何败萧何” 网络传播效果分析 人际层面——“美化”传播 最佳化表现自我 理想化认识对方 网络上为何多“恐龙”和“青蛙”? 人际层面——“喧嚣的落寞” 一边,热热闹闹地拓展了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边,制造了大量的“宅男”“宅女”们 社会层面——流言蜚语泛滥 网络有效、便捷地填补了传统媒体的真空 网络上信源五花八门,言论多种多样,增加了信息的模糊度; “把关人”的缺失,批判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减弱。 比如:姚晨离婚 社会层面——对“媒介构造”的解构 打破传媒神话 典型案例:“网民打虎” 社会层面——充分讨论,形成群体舆论,支持群体决策 人人可参与 交互性 真实表达 四、透析网络文化大潮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泰勒(E.B.TyIor) 文化一般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网络文化是什么 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中山大学常晋芳 网络传播的文化分析 (一)宏观 (二)微观 (一)宏观 跨文化传播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相互认识、了解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误会、冲突被集中凸显出来 举例: 在这场文化大碰撞中,我们除了猎奇,获取新知,不应该固守以往的观念,更应该做的是反思和审视自我 推荐:土豆视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大众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 。 它具有标准化和伪个性的特色。 推荐大家去了解法兰克福学派 网络,大众文化的“终结者”? 网络上的个性 每个人对个性的追求使得大家一致落入对“奇谈怪论”等刺激性的追求,其结果依然是同质化的 但是,至少网络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无数丰富的个案 网络同质化的思考 文化上无法完全隔绝 文化的问题反映的根本是人的问题 出于经济与方便的考虑 网络中新的大众文化形式 网络语文 新的书写 新的语汇:“正龙拍虎”、“阿扁绝食” (二)微观 网络亚文化 所谓亚文化,是相对于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 黑客文化(Hacker) 计算机应该为人民所用 “盗亦有道” “红客” 史蒂夫·利维《黑客电脑史》 山寨文化 源于手机产业,后蔓延至“明星脸”代言行业,直至被网络热捧。 网络文学 “梨花体”、“羊羔体”、 “愤怒体”…… 小 结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也带来了诸多乱像,一年一年一茬一茬的变更,其实都是我们内心需要。但是,正如胡吃海塞会吃坏肚子一样,文化生活的超负荷也会消化不良,希望,每一周能有一天我们关掉电脑,拥抱泛着墨香的纸张,读书,静思。 人是文化的动物,但不应该是机器的奴隶。 本讲学习要点: 通过延伸阅读和思考,能够对网络的媒体特质,主体、效果和文化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 * 媒介:网络的媒介属性及性能 1. 主体:认识网络的传者和受众 2. 效果: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分析 3. 文化:透析网络文化大潮 4. 流言 重要程度 模糊度 批判能力 = × * *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