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专栏中国资本市场迎来doc
第四篇 宏观经济中的中国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其发展环境与资金供给方面,都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较大影响。根据资本市场的运行特征以及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起步(1988—1991年)
这一时期,前期由于政治原因导致国民经济出现短暂的回调,货币供给减少,资本市场的发展亦受到一定制约;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恢复和向好,带动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中,国债二级市场开放的契机,大大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库券二级市场开放后发展极快,1988年国库券交易额为23.8亿元。1989年交易的增长受到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1990年交易额达115亿元,1991年达414亿元,在国债市场取得发展的同时,企业债券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从发行对象来看,1987年以前的企业债券以企业内部集资为主,1988年以后以面向社会公开发行为主,发行的债券也比较规范。
1991年,随着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资本市场由场外交易进入场内交易,由分散交易进入集中交易,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向规范化资本市场迈出了第一步,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不仅市场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规划的建设、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等都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从股票市场来看,一级和二级市场都推出了一些规范化的改革措施。在一级市场上,国家有关部门和深圳、上海两地交易所分步骤扩大股票发行市场,增加股票种类,按规范化要求改进发行方式。深圳、上海两市除部分原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外,又分别批准了11家和8家新上市公司发行4.1亿元股票,从而使两市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34家,股份总额达到3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7.8亿元,增长了5.4倍;与此同时,股份结构也日益多元化,遍及纺织、化工、机械、仪表、商业、服务业、银行、房地产业等领域,既有国有企业改组的股份公司,也有中外合资的公司企业。1991年还开始尝试性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丰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票品种,全年上海、深圳两市累计发行了B股3.8亿元人民币,吸引外汇资金约2.4亿美元,同时也促使中国外汇市场向国际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债券市场来看,1991年不仅国库券发行量比上年增长了114%,而且国债发行方式也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彻底取消国债摊派发行,而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发行,一百多家金融机构、几千个网点和上千万的居民与企业参与了当年国债的包销、经销、承购活动,使国债市场进入了全面繁荣阶段。全年发行国库券199亿元,财政专项债券65亿元,特种国债16亿元,以及100亿元由财政担保的国家投资债券;国库券实际交易额达到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如果加上其他种类国债的抵押与转让交易,当年国债市场交易量是当年股票交易的十几倍,就企业债券而言,1991年不仅发行势头迅猛,而且对国民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优先安排的大中型企业发行中期企业债券41亿元,全年地方各类企业债券发行额为114亿元,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量为104亿元,年末余额为90亿元,企业内部债券发行量为31亿元,年末余额为57亿元,在发行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企业债券的交易市场也十分活跃,1991年企业债券的交易额达35亿元,比上年增加30多倍,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市场机制,国家还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二、成长阶段(1991-1998年)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1991年7月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张,标志着中国股票交易活动开始向高度组织化的、与发达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相适应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起来,截止到1991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已分别达到8只和6只。与此同时,除上海、深圳两市之外,募股改制试点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到80年代末,全国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已达6600多家。从股份制企业的数目判断,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额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在这一时期内,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发行股票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像飞乐音响、深圳发展银行这些首批发行股票的企业发行额度不过50万元和790万元,全国其他地区所选择的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也基本上局限在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之内。由于股份制企业规模小,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规模小。 截止到1991年底,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总共才有14只,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足10亿元,总市值不过几十亿元。全国6000多家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总数虽说已有一定规模,但与一个拥有12亿人口、几十万个企业和数万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基础相比,这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