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6卷 系统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以领会其内在精神上的相对相隔与互通互融。 阐释是由古文论向中国文论转换生成的第一步,在进行阐释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应用,古文论 能否在今天重新存活,或者说,它能否真正转变为中围文论,其标志亦在于应用。应用当然会有一 个逐步推广的过程,首先可考虑其在中国占典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作用。在这方面,古文论的影响一 直是保持着的,现在的问题是要越出个别命题(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的作用范围,让民族 的生存智慧、审美情趣和文学理念(连同其在现代的变化出新)整个地在占典文学传统的阐发中重 新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呈现,这应该是古文论最有用武之地的场所。在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并取得 成功的基础之上,可以将经过现代阐释后的古文论进·步推广于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的研究 领域,特别是那些与中国古典文学性质相接近的文艺现象上,以求得传统理念与当代理念、民族经 验与外米经验的会通。这是中国文论建设上更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也是中国文论能否建成的重大 考验,所以这一步必须走得大胆而谨慎,要有比较充足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而且不要期望我们 的文论传统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应,网为任何理论都是立足于特定经验的概括,其存在的局 限性是无法免除的。 阐释和应州为建构中国文论作好j’准备,实际r,中国文论的建构也就在俐释与应用的过程中 逐步生成。阐释和应用应该是多元化的,建构中的中国文论也将是丰富多彩的。阐释和应用又是 无止境的,故中国文论的建设也是未有竟期,哪怕达成初具规模,恐怕也需要好几代学人的不懈努 力,把它作为2l世纪的战略性任务不算夸大。而且即使实现了这一任务,初步建成能贯通古今的 中国文沧,仍不能以此束一统天下,还须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以及其他东方民族的文论共生共荣、 互补瓦动,并丌J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tp,为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打开新的更为诱人 的前景。我们企盼这-天早日来临。 亳谖翔蠢弗磁麴≮罐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蒋述卓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卅l510632) 在近二十年来的文学理论界,还从来没有像“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的讨论持续这么 长久。有的学者想以“伪命题”的说法终结这场讨论,但事过几年,还是有认真的学者重提这一问 题,并从中西文论融合的角度论述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①。古代文沧的现 代转换这一问题之所以被雨度重视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另 [收稿日期]2005—08一il [作者简介]蒋述申(]955一),男,广西灌阳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数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l,丰要从事殳艺学、中国古 典文岂理|^、宗教与艺术关系眦盈史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①详见《巾国殳论:直面“浴火雨牛”》一史所载刘飞博I.对钱-f-史、杨义、童庆炳、顾秕钏四位教授的访谈,载《社会科学报》 2005年3月31日第6版。 万方数据 第1期 蒋述卓:多维视野中占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9 一方面也说明这一命题具有再度开发与挖掘的空间。如果我们不再只执一端,而是从多个视角出 发继续讨论这一命题,将有助于古代文论的研究和当代文艺理论学科的建设。 (一)从全球地域化视野看,占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具有实现本土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伟大 复兴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思潮从总体上看是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曰 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不是指全球文化一体化、单一化。而在 许多国家和地区,面I临全球化的问题也有不少相反的看法:有的反对全球化,尤其是反对以英美文 化为核心的霸权性的全球化;有的则主张保持与建设本土文化以抵抗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地域化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出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需要,一些带有地缘意义的政治、经 济组织应运而生,如东盟、博鳌亚洲论坛以及不断扩大的欧盟等,美国近期枉中亚国家中推行的“颜 色革命”也带有明显的地缘性色彩。于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又出现r“全球地域化”这一词语,意 指全球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