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解析:1阶段开始时甲植物种群数量为零,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生物,所以此演替为次生演替;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发生的演替过程一般为草本→灌木→乔木;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与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竞争,处于竞争劣势的并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消亡;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B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考点三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的研究 2.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3)实施计划。 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③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4)得出结论。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1)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B__,理由是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D__,理由是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2)如图表示的是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利用该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案: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动物,并利于保存。 (3)各动物类群密度(个体数)能代表群落丰富度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而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应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法。 答案:C 8.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解析: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错误。 答案:D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点一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的概念与实例 2.判断种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分析实例,需要弄清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不同种生物要注意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源隔离器;-;mcr-1clp-i-i-00;-;2814016.pdf VIP
- 广东开放大学学习指引(开放教育学习指引)题目及答案.docx
- 办事处食堂改造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pdf VIP
- 可靠性鉴定考试试题库.doc VIP
- 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2025秋新版本)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pdf
- 《GBT20002.2-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太湖县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