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
(五)颈椎病 症状: 颈.肩臂疼痛.甚至到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胛上及肩有压痛。 取穴: 大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 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肩外俞:位于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幅处。 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风池: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症状: 一般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 取穴: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隔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章门: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 症状: 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检查时有上腹压痛。 取穴: 中脘: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八)腰肌劳损 症状: 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取穴: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大肠俞: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约以髂脊相平。 委中: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阿是穴:有明显压痛的地方。 (九)肩周炎 症状: 肩部阵发性疼痛,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 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受 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特别是梳头、 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患肩怕冷,不 敢吹风。多数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取穴: 肩髃(yú):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肩内陵: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肩贞:正坐垂肩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 阿是穴:有明显压痛的地方。 结束 谢谢! 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拔罐疗法的应用 1、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 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3、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4、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6 、药罐:常用的有二种: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 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LC编程手册.pdf VIP
- 注册环保工程师之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docx VIP
- 2025春议题式导与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04-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教用).docx
- 存储架构优化方案.docx VIP
- 中医在抑郁焦虑调理中的思路.pptx VIP
- 住院患者走失应急预案.pptx VIP
- 脾梗死护理个案.pptx VIP
- GB∕T 40685-2021 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资产 管理要求.pdf
- 变配电所二此设备应急故障处理—变配电所保护误动和拒动故障查找处理(高铁变电设备检修).pptx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复习必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