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
六编 审美教育论 一、审美教育何谓 美育-广义:一切审美活动自身具有的感染、影响、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系列教育活动。 狭义: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平行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况 1,柏拉图-西方最早系统思考美育的哲学家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灵魂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理想国。 第一,特别重视好的艺术的教育功用; 第二,特别反对坏的艺术的坏影响-把坏的诗人赶出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 卡塔西斯(拉丁文katharsis )-在恐惧与怜悯里净化陶冶心灵 3,贺拉斯-古代罗马 寓教于乐 4,席勒 1795-审美教育书简或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 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 感性-物质冲动 理性-形式冲动 自由-游戏冲动 席勒美育思想的合理性: 第一,既把美育与其它教育相区分,又把美育目的与审美活动性质内在地统一起来。 第二,说明了美育的价值-拯救已被现代理性主义撕成碎片的现代人 第三,说明了美育的任务-培育人性完整完满的人 三、中国美育思想简况 1,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教育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2,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教育 斋心-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朝彻与见独-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 3,王国维-现代美育的开创者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4,蔡元培-美育代宗教 美育即美感教育 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5,朱光潜 美育可使人解放自由: 第一,渲泄本能升华情感 第二,开阔视野-超越个人的狭隘视野 第三,突破自然性的限制 四、审美教育的内涵 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载体,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完整心灵结构,完善人性结构,圆满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定向教育。 五、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情感性-美育的首要特性-以情感为领域 第二,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1)过程性-完成美育主要任务(培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理想趣味境界)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2)全面性-美育对培育受教育者全面能力的意义: A、美育可助于强化德智体教育的效果 B、美育还是德智体教育展开的基础 不立文字的境界 清净无染的境界 自在无碍的境界 纯真圆满的境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