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承古开新 挖掘深藏地底暗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古开新 挖掘深藏地底暗河

承古开新 挖掘深藏地底暗河   历史传统如同一条穿行在大地底下的暗河,它在不同的地方能冒出泉水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能够挖掘到一定深度,让泉水喷涌出来,迸发出艺术创造的美丽水花 1963年1月,郑晓华出生于美丽的江南小城浙江缙云。家乡如诗如画的环境孕育了他的艺术细胞,他从小就对文学、对艺术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上初中时,郑晓华喜欢上了画画。他的几位启蒙老师慧眼识珠,带他走进了艺术世界。在老师指导下,郑晓华开始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一学素描,画静物,临摹世界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 1979年,16岁的郑晓华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83年,他毕业留校工作。在大学执教,他有幸结识了两位老师: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和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 刘炳森先生是郑晓华从小景仰的大书法家。中学时,他就收藏了刘炳森先生写的《隶书鲁迅诗》字帖。他上大学时,学生书画社经常邀请名家来开讲座,与刘炳森先生的交往,就从那时候开始。八十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要出版一本大学书法教材,邀请刘炳森先生担任主编,郑晓华协助他工作,愉快的合作让他们成为了忘年之交。最让郑晓华感念的是,1989年春他第二次到刘炳森先生家,炳森先生就把他介绍给夫人,说:“这是人民大学年轻讲师郑晓华,前程无量!”炳森先生的这一鼓励,成为他人生事业经久的动力 欧阳中石先生更是心传言教,把郑晓华带人高深的艺术殿堂 1991年,欧阳中石先生招收首届硕士生,郑晓华就得到先生厚爱,获允到首都师大的先生书房听课。郑晓华真正理解书法的笔法,是从那时开始。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欧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首招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郑晓华有幸考入,正式成为欧阳中石先生门弟子,系统学习研究书法理论和实践。三年博士学习生活中,欧阳先生对勤奋好学的郑晓华既严格又宽容,甚至偏爱有加。有一次,欧阳先生见他不会处理行草书字和字的关系,竟把整首诗都写了一遍,一边写一边讲,把那些诀窍一一解说至详。经过欧阳先生的悉心教授,博士毕业时,郑晓华不但在学术理论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实践方面也有了飞跃性长进。他曾说:我在书法艺术方面所有进步,都是老师栽培的:欧阳先生再造了我的学术生命 大学历史系本科四年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加上欧阳先生在书学研究上的悉心调教,使郑晓华几年来不仅在书法的创作上收获颇丰同时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引人关注的成果。几年来相继出版了《翰逸神飞――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审美》、《古典书学浅探》、《艺术概论》、《中国书法史话》、《颜筋柳骨》等专著,论文《全球化是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理论”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三条道路》获“中国第五届书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是我国书画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九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和“北京市文艺人才百人工程”。2007年1月,他入选《书法》杂志“2006全国十大年度人物”。2007年11月荣膺“全国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等机构收藏。曾应邀赴欧美、日本、韩国、台湾访问交流 郑晓华认为,大力发展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有理想、有境界、能传承中华文脉的优秀书法家,是实现中国书法21世纪振兴的惟一出路。因此近十年来,他着力在书法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04年,艺术学院建立书法硕士、博士学科。第二年成立本科中国书画专业,”打通国学与诗书画印,培养复合型人才,传中华艺术之正脉”。在推进全日制书法本、硕、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艺术学院联合书法组织,搭建起了在职书法家知识素养“升级”的平台。艺术学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联合主办书法高研班(全称为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课程研修班)。高研班旨在提高我国中青年书法家的综合素养和创作水平。已毕业的两期高研班总计一百多名学员,已成为全国各地书坛的骨干 中韩两国文艺家,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书法艺术领域,两国书法界交往尤深。2006年,艺术学院和韩国驻华文化院合作,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韩书法名家邀请展”。邀请展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逐渐加深。它已经成为中韩书法界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沟通两国书法家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人大艺术学院正在积极拓展与欧美著名大学的学术交流,为弘扬中国艺术使之走向世界创造平台 书法要振兴,后继人才是关键。2006年,艺术学院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书法教育基金”,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外书法教育的“全国二期书法推广计划”全面启动。该计划将对全国书法教师和书法教学点进行深层次支持,以更好地传承、普及书法艺术 作为书法教育者,郑晓华关注着海外书法教学工作。2009年7月,在“海外书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