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庸斋《分春馆词》艺术特征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庸斋《分春馆词》艺术特征探究

朱庸斋《分春馆词》艺术特征探究   摘 要:朱庸斋是现当代著名词人和词论家,有词集《分春馆词》和词著论作《分春馆词话》。朱庸斋曾师从海绡翁陈洵学习填词,是清代常州词派的余脉。根据《分春馆词》和《分春馆词话》,我们可以把《分春馆词》艺术特征概括为“沉郁厚重的时代感”和“浑成、深婉的情致”两个方面 关键词:朱庸斋 《分春馆词》 艺术特征 沉郁 浑成 朱庸斋是现当代词坛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词人和词论家。刘梦芙在《“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中,把朱庸斋比作“马军五虎将”之一的“天立星双枪将董平”,可见其在中国现当代词坛的重要影响。关于自己的学词经历,朱庸斋在《分春馆词话》中说:“余为词近四十年,方向始终如一。远祖周、辛、吴、王,兼涉梅溪、白石;近师清季王、朱、郑、况四家,所求者为体格、神致。体格务求浑成雅正,神致务求沉着深厚,虽未有所大成,然自问规模略在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分春馆词》的师承所自,也可以借此来分析《分春馆词》的艺术特征 一、江山如梦里,无处问兴亡――沉郁厚重的时代感 朱庸斋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乱世,连年的战乱,日寇的入侵,让作者敏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内心的感慨发之于词,就体现出一种沉郁厚重的时代感。佟绍弼在为《分春馆词》所作的序中这样说: 庸斋年才二十余,而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故其志微,其情惝恍,夫兴怀于绮罗芳菲之间,而发其空凉深窈之旨,亦庸斋之天性然也 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面对日寇侵华,山河沦陷,国将不国的残酷现实,词人用自己的词笔,抒写出一曲曲沉郁苍凉的哀歌。如创作于1940年的这首《临江仙 故国登临多少恨,惊心片霎沧桑。野?缡?鼓满空江。重寻葵麦径,犹识旧残阳 信道青衫无泪湿,何堪半壁秋光。回风惊雁欲辞行。江山如梦里,无处问兴亡 词人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1940年的秋天,抗日战争正进行到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词人伤高念远,感慨时局,写下了这首词。“戍鼓”“葵麦”等意象,体现了战事的紧张和由战争所带来的荒凉。结句“江山如梦里,无处问兴亡”,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山河沦陷的无比伤感和悲愤。又如这首作于同一时期的《秋波媚》: 伤心天外夕阳过。乱离惜蹉跎。征鸿信杳,寒鸦声歇,满地干戈 前朝人事惊重省,梦里旧笙歌。小楼昨夜,依然无恙,金粉山河 “乱离”是指因为战乱而造成的流离。“征鸿”“寒鸦”这些传统的意象,也处处展现着一种荒凉的景象。“?M地干戈”,直写时事,写出了战乱给自己,给人民带来的无限苦痛。下阕则从这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中跳脱出来,转写往事,“前朝”和“重省”,用一“惊”字串起,深得清真笔法神韵。“梦里”,则暗指所写的都是虚幻的,“小楼昨夜,依然无恙,金粉山河”,正是这样一种温馨、安宁、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远离了战争的残酷现实。然而,这一切却也只能是出现在梦里。词的上阕和下阕,和平与战争,安宁与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金粉河山”这样的字面,也暗含着对当局者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颇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在其中 从词的体性上来说,小令和长调在情致和意蕴上的特点都是不相同的,小令以语浅而情深取胜,而长调则更注重铺叙和章法的变换,以思力取胜。朱庸斋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词,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都体现出了沉郁深厚的时代感,而又有所分别。例如这首《甘州 又沧江岁晚倚高秋,危?绶鞑行恰H暇捎巫偌#?离离禾黍,低接孤城。避地仍惊劫燹,风掠马蹄腥。霸气销磨尽,满地笳声 极目已非吾土,怅登楼王粲,醉魄难醒。感斜阳身世,应减鬓边青。对东墙、逞歌竞舞,是重来、名士又新亭。同载酒、向荒台下,休更论兵 这首词也是同一时期,词人在广州与友人同登越秀楼,有感而作。首句“沧江岁晚”,化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一卧沧江惊岁晚”,显得气势宏大。“危?纭薄安行恰保?都是凄清冷寂的意象,也暗示着战争的临近。“禾黍”“孤城”“劫燹”“马蹄”,都是直写战争带来的离乱景象。“满地笳声”,营造出一种廓大苍凉的氛围。下阕运用了三国时期王粲登楼的典故,这里有对家国沦亡的感怀,更有对自己身世的伤感。“感斜阳身世,应减鬓边青”,则由山河的沦陷而联想到自己的悲苦,让这种伤感的情绪更加具体可感。长调的特点是多用铺叙的手法,而这首《甘州》,正是多重铺叙,层层点染,以一种深沉厚重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哀愁。再来看这首《扬州慢 哀草埋云,乱山明野,故园归路无程。阅沧波倦眼,问更向谁青。恁漂泊、年芳易晚,天涯犹有,未老戎兵。甚奈寒乌鹊,黄昏尚绕严城 旧期胜赏,料今宵、魂梦应惊。剩看剑停杯,行歌去国,如许心情。多少鱼龙吟啸,西风里、都作潮声。算青衫无恙,年年空自尘生 南宋词人姜夔曾作《扬州慢》一首自度曲,极力铺写繁华故地扬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