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北地区常见山野菜人工栽培及利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常见山野菜人工栽培及利用

东北地区常见山野菜人工栽培及利用   山野菜是可作蔬菜供人类食用的野生植物,这类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风味颇佳,有的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其开发利用愈加引起人们关注。山野菜生命力强,能耐受不良环境的侵害,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即使人工栽培条件下,也可少用或不用农药,能避免农药污染,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1 蒲公英 1.1 形态特征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圆锥形的主根上生有少量侧根,根脆而多汁。茎粗短,其上丛生2~3轮叶序,有18~24片叶。叶片平展,在茎基部形成莲座状,叶长14~26厘米,宽4~6厘米,叶缘深裂似羽状,有波状齿,叶柄与主叶脉呈绿色或红褐色,叶片折断流出自浆。花梗细长而中空,顶端着生头状花序,舌状花瓣,黄色小花。果为瘦果,褐色,有白色冠毛,成熟后可随风传播。种子细长,呈棒状,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种子千粒重0.8~0.86克,种子易在较低温度下发芽出苗 1.2 生长环境与分布 蒲公英喜较冷凉环境,土壤化冻后即可萌发,气温达5℃以上即能生长。生长适温为10~20℃,超过25℃则生长发育不良,质地老化。开花结果期喜较干燥环境。对光照适应性强,长日照利于开花结果。较耐旱、耐盐碱,对湿度要求不严。蒲公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生长于山野、荒坡、田问、路旁、沟边、地头等处 1.3 人工栽培 根据蒲公英喜冷凉的特点,多于春秋两季栽培。春季于土壤化冻后,秋季在8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育苗期应有遮荫降温及防雨措施,让幼苗在较凉爽的环境中生长。蒲公英可用移根栽种和种子繁殖。移根栽种在清明前后挖取隔年生的植株宿根(隔年生的根细长,有吸收根,根皮色浅褐),贮存于潮湿的细沙中备用。栽植前要整地施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施基肥后耕翻平整土地,做成宽1.2米的高畦,按行距15厘米开沟,株距10厘米定植。栽的深度以短缩茎露出土表为好,覆土压实,浇水,随后覆地膜,畦中温度保持15~18℃,并保持土壤湿润,3~5天即能出苗。出苗后揭开地膜,松土促生根,土壤干燥时随时浇水,并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公斤。出苗25天左右即可采收。因春季结的种子发芽率高,生命力较强,所以种子繁殖采用当年新种子播种。先将采收的种子优选,去掉瘪籽和冠毛,然后在10~15℃温度中催芽,5~8天后有约97%的种子发芽。种子出芽后可在苗床内育苗移栽,也可直播于栽植畦中。育苗床的床土可用肥沃园土5份、细沙2份、优质腐熟农家肥3份,分别过筛后均匀混合,平铺在苗床上,厚度约10厘米,或将育苗土装入营养钵中。稍压实后浇水,水渗下后按10厘米穴距(或以营养钵为单位)播种。每穴播入发芽种子2粒,覆土0.5厘米厚,最后覆地膜保温保湿,将温度控制在15~18℃,经3~4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开地膜,松土促生根。待幼苗长至2叶时,每穴选1株壮秧定苗,至4叶时就可往大田移栽。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直播栽植的,在幼苗4叶期定苗,株行距均为10厘米左右。蒲公英6~7叶时进入团棵期(莲座期),叶片平铺地表生长,此时要适当控水,畦中不可积水,以防烂叶。追肥可随水追施 1.4 采收与利用 蒲公英是早生野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可四季采收,长年利用。野生宿根移栽的,缓苗后20天左右可采收;种子繁殖苗,定植后25~30天采收。采收期的标准是:叶片充分长大,有10~12片肥大的功能叶,叶厚色绿,花梗尚未抽生,?~芽幼嫩。采收方法:摘取外围的大叶片供利用,留下小叶或心叶,让其继续生长,长大后再采摘;也可整株连根拔起,或用刀铲从基部贴着地面割下来。采摘后用清水洗净食用,或捆把上市销售。蒲公英可蘸酱生食,也可凉拌、炒食或制成菜团蒸馍。蒲公英还是一味常用中药材 2 野菊花 2.1 形态特征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茎基部常匍匐生长;地上茎直立,株高50~100厘米,分枝多,有绒毛。叶互生,有叶柄,叶片卵形,有羽状深裂,裂片有锯齿。花期8~9月份。头状花序,数个排列成伞房花序状,花黄色,外围为舌状花。果期9~10月份 2.2 生长环境与分布 野菊花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较耐低温,耐干旱和耐瘠薄,生长适温为15~20℃,喜肥沃的砂壤土,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里生长良好。野菊花分布于全国各地,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荒地、草地和林缘等处 2.3 人工栽培 野菊花栽培应先育苗,再定植。野菊花可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或分根繁殖,一般多用分根繁殖。育苗前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肥沃砂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耕翻20厘米深,将基肥压入土中,再平整做畦。畦宽1米,作苗床育苗。分根用的种株应在3~4月采集,将刚萌发的幼株连同地下宿根一起挖出。选择茎粗长、茎节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