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干民族记忆传承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征集问题探究
基干民族记忆传承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征集问题探究 摘要:西部民间和相关单位散存有大量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就其征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对其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征集对策
关键词:民族记忆国家综合档案馆民族档案文献征集
作为民族记忆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不仅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宗教和民俗等诸多方面,而且在类型上也显示出民族档案文献的多样性与特色性。就西部国家综合档案馆征集工作而言,由于对民族档案缺乏全面认识,并且受政策法规、征集经费不足等现实因素影响,还存在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对此,分析西部国家综合档案馆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征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征集建议,对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民族记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民族档案工作始于建国初期。为抢救民族历史档案,1960年8月,国家档案局在呼和浩特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少数民族档案工作问题。得益于西部得天独厚的民族条件和地理环境,西部各民族地区保存有丰富的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如据新疆民宗局统计,新疆民间散存民族档案文献有15000多册(件),其中各地清真寺和相关机构收藏约11319册(件)。[1]截至2008年,蒙古族纸质文献和口述档案总量达15000多种,其中文书档案12万多件,收藏范围涉及全国10个省市,内有大量蒙古族文献散存民间。[2]据2014年云南省民委古籍办统计,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有10万余册(卷),口传古籍有4万余种,除已征集和寺庙保管外,散存于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仍有7万余册(卷)。[3]
为抢救这些珍贵的民族档案文献,西部许多民族地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都积极地开展征集工作,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征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
自1960年国家档案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至今,许多国家综合档案馆尚未开展民族档案文献征集工作。以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为例,1960年,云南省档案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和我省如何贯彻执行的初步意见》,提出加强少数民族档案的征集工作要求。1961年,云南省档案局起草《关于广泛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意见》,提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收集工作等3条意见。1987年,云南省档案局下发《关于调查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通知》,对全省散存民族档案史料进行全面普查。2011年,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突出民族特色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发展问题。时至今日,在云南省147个省市级和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开展民族档案收集工作的仅40余个,占总数的 27.21%。[4]
(二)征集数量少且类型单一
民族档案文献承载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社会职责,征集数量少与类型单一破坏了其资源建设的完整性,不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省为例,楚雄彝族自治州遗存有丰富的彝文档案文献遗产,其类型有彝文经卷、家谱、账簿、地契等。就收集数量而言,保存彝文档案文献最多的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分别收集到1000余册,拓印彝文碑刻60余幅;州图书馆收集、抄录900余册;州民委古籍办则有30多册。而作为彝族档案文献主要保护单位,州档案馆仅收集到58个卷宗约150册档案文献
(三)征集活动缺乏工作规范
最早提出民族档案征集工作规范的是云南省档案局。1961年8月,云南省档案局在《关于广泛收集民族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意见》中将收集范围概括为:(1)反映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2)反映寺庙、宗教团体活动的历史档案资料;(3)反映民族起源、历史沿革、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等9个方面。[5]2015年,云南省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傣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在“任务分解表”中提出了“(1)反映和记载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文化的西双版纳傣文的教材和声像资料;(2)反映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文化的贝叶经、《贝叶经全集》100卷、棉纸经及其制作工艺的文字、声像和实物档案”等12项征集范围要求;在“相关要求”中提出整理视频格式和数字化要求,对傣族档案文献的征集整理与采集质量作出规定。[6]上述可知,自1961年8月,云南省档案局在《关于广泛收集民族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意见》第二条中提出其收集范围以来,无论是国家档案局或是各民族地区档案局等,都未出台专门的民族档案文献征集规范,而原有征集办法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民族档案文献征集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西部各省区许多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开展了民族档案文献征集工作,同时也存在征集工作发展不平衡,征集数量少以及缺乏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