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希祖学术经历及史学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希祖学术经历及史学思想

朱希祖学术经历及史学思想   摘 要 朱希祖,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曾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任教,在史学、目录学、校雠、文献学、考古、藏书等研究领域均有造诣。本文就朱希祖的学术经历与史学思想进行考察,总结其治学成就与特点,展示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的地位,客观评析其在史学界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朱希祖 学术经历 史学思想 作者简介:李琳,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46 谈及“新史学”,时人首先会想到梁启超。梁启超一直被学界认同是我国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受其号召和影响,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走进史学界,相关论著也相继出现,成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起源。然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第一人,其实并非梁启超。最早从学科意义上探讨史官、史家、史学等史学史基本内容的人是朱希祖。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盐人。其父为朱永檠,以教书为业。朱希祖幼年随父在家塾读经史,十四岁父亲因病去世,从此承担家中重任,边刻苦学习边谋生挣钱。之后,朱希祖先后考中秀才与?[生,以授徒讲学来维持家中生计。然而,清末时局的动荡令其改变了求学之路,他开始习学英语,在1905年的浙江官费选派百名留日师范生的考试中中第。后赴日本东京留学,专修历史,走上治史之路。本文就朱希祖的学术经历与史学思想进行考察,总结其治学成就与特点,展示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的地位,客观评价其在民国史学界的作用与影响 一、学术经历 (一)从章门高第到入职北大 朱希祖东渡日本后,开始留学生活。1908年师从章太炎,与钱玄同、马幼渔、沈兼士、周作人等成为最早的“太炎弟子”,“常至民报社,别在大成学校请本师讲授经子及音韵训诂之学”。 由于他勤奋治学,颇为章太炎所青睐与栽培。章太炎《自定年谱》中写道:“逖先博览,能知条理。” 起初,朱希祖等人均追随章太炎以小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之后,朱希祖将研究方向转为南明史与戏曲,而他的南明史研究也是受到章太炎的影响而发端。1909年朱希祖归国,与鲁迅等人一同就职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讲授文学史。1910年,朱希祖应嘉兴中学监督范古农之邀,前往嘉兴中学任教。这期间,朱希祖与章太炎多有书信往还,学术也大有进境。辛亥革命后,朱希祖被选举为故乡县民事长,推新政,办学校。1912年3月,又应沈钧儒之邀,前往浙江省教育厅任职 1913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国语读音统一大会,以审定国音的基本音素。与会代表意见纷纷、各执己见,主要的三派分为偏旁、符号与罗马字符。此时,作为浙江省两名代表之一的朱希祖,力主采用古文篆籀径省之形,取名为“注音字母”,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可,一时间名震士林。 朱希祖等人的提议获得了各代表的通过,此为国语之基础,属于中国首套汉字注音方案 读音统一大会召开之时,何??时任北大的代理校长。这期间,北大的主流文风是由清末延续下来的桐城派势力所掌控。西学的渐入、时代的变迁等导致北大内部发生人事变动,且章太炎享有的崇高声望,使得太炎弟子逐渐入流北大。国语读音统一会的召开,为朱希祖赢得很大的学术声望,他在沈尹默的推荐下,首先被聘请出任北大预科教授。之后,沈兼士、马裕藻等人也相继受聘 (二)从北大到中央研究院 朱希祖被聘为北大预科教授后,不久由预科转文科。此时,北大的学风已由“章门学风”取代了老一辈的桐城派,朱希祖等章门弟子也相继成为了北大的著名教授。1917年,时值胡适与陈独秀等积极倡导文学革命,陈独秀出于沈尹默的推荐被聘为文科学长。此间,北大增设了史学门,陈独秀有意聘朱希祖为史学门主任,但因朱希祖意在文科方面有所作为,暂不愿进驻史学而搁置。两年后的五四运动之际,史学门主任始由康宝忠担任。同年,北京大学改科为系。1920年夏,康宝忠逝世,蔡元培推荐朱希祖担任史学系主任 这时,北大因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也已然成舆论之中心。除了胡适等“新人物”,包括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在内的诸多太炎门生大都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参与到了文化革命运动中来。朱希祖积极响应,也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白话文的价值》和《非“折中派的文学”》两篇文章,以明确表态。1919年,由胡适领衔,包括朱希祖、马裕藻、钱玄同等教授联名向教育部统一国语筹备会提出了关于新标点符号议案,得到批准。次年,朱希祖又联合多人成立了文学研究会。1922年他同蔡元培、沈兼士等一起为北大争取到了原由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四分之三的明清内阁档案的委托整理权,成立了后来的明清史料整理会。1923年到?L陕西中原古迹,收集汉唐史料。此外,他还兼任《国学季刊》的主编,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成立,在19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