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于近年来行受贿案件中行为人的反侦查能力提高,其行受贿手段出现了刻意规避法律、逃避处罚的特点。笔者作为一名反贪局侦查人员,对“感情投资”和“潜规则”这两种行受贿案件的新趋势深有体会,在此结合查办经验谈谈看法。 2005年本院负责查办了国家药监局系列案,药监局一案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行贿人在请托具体事项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针对掌握审批权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感情投资,送出的“关系钱”在表面上具有赠予的性质,其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明显;二是案件中出现了中间人,在接受申请人的好处后,专门负责联络药监局相关主管人员与药厂、医疗器械厂等申请人,保持两者间关系的经营,以便日后申请之需。该案结合了受贿案件的两种疑难情形,一是感情投资问题,如果行贿人尚未提出具体请托事项,或者受贿人并未作出许诺等行为,在此种情况下,案发前的行为仍然停留在行贿人期待利益的经营中,那么该行为是否属于收受型受贿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二是如果某个部门或行业基本以潜规则为其运作方式,以整体行为或惯例表示在未接受利益之前难以公正的实施职务行为,那么即便该部门或行业的个人并未明示索要贿赂,可否认定为其是以潜规则的方式默示索贿。下文分别论述之。
一、感情投资问题
感情投资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问题。行为尚停留在感情投资时,由于没有“具体请托事项”的提出,根据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其定性面临一定的司法困境。 (一)司法困境 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就“为他人谋取利益”做了如下说明: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施和实现三个阶段的行为。只要具有其中一个阶段的行为,如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时,根据他人提出的具体请托事项,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就具备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而收受财物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从文义上看,该《纪要》对收受型受贿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了全面的覆盖;还规定了“明知”的情形,即行贿人没有明确请托事项,只要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对方身份与自身职务之间的关系,能判断出赠予钱物的目的,也视为“为他人谋取利益”。可以说,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解释已经非常扩大化。 但是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扩大化,实际上仍以“具体请托事项”为依托。我们不妨将上述解释的范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利益的承诺、实施和实现,在这种情形下,具体的请托事项是基本条件,因为无论承诺、实施和实现都必须依托具体请托事项而存在;二是行为人收受钱物时“明知”的情形,解释中规定所谓“明知”必须要达到“具体的请托事项”的程度。综上,不难看出要查办收受型受贿犯罪,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无法避开具体的请托事项的查证。也就是说,立法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司法解释中被具体化为“请托事项”。 虽然该解释在很大范围上扩大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成立范围,但是由其转化的“具体请托事项”依然难以证明。从实务中可以发现如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为行业“潜规则”的形成,使行贿人为具体事项临时行贿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事先打通关系进行长期感情投资已经是一种常态。这就是所谓的“关系钱”,其表现为行贿人的一种期权,期待能通过国家工作人员未来的职务行为实现其利益。二是因为行受贿双方反侦查意识的提高,在行受贿过程中以及案发后接受调查时,刻意对“具体请托事项”进行规避,将行受贿变成普通的赠予,达到逃脱刑法处罚的目的。 而从行受贿案件的取证特点来看,鉴于此类案件,行受贿双方证言一对一,其他证据相对较少。在收受“关系钱”的情况下,本身就有先收钱后办事的特点,所以要想从双方口供中取得“明知”有具体请托事项的一致供述,更是难上加难。司法解释将“为他人谋取利益”完全依托于请托事项,无疑给实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如何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 “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的特别要件,无疑限制了成罪的范围,为此引发了很多立法论上的争论,上述《纪要》针对该问题,对其进行了扩大解释。本文对此不做立法论方面的讨论,认为在解释论上合理解释该要件对当前的司法实践较为现实,在此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为他人谋取利益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二是对其理解应以受贿罪的法益为根本。 第一,为他人谋取利益具有立法上的合理性。首先,与索取型受贿不同,在收受型受贿中,行贿人处于主动地位,其主动送上财物以期对方能为其谋取利益,而受贿人处于被动地位。较之索取型贿赂,收受型贿赂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那么在立法上另外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以限制成罪范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该要件在区分收受型受贿与赠予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较之索贿,在收受型受贿中贿赂与职务行为之间的对价性并不非常明显,其与赠予行为的区分需要依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为他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