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第一部分精神分析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第一部分精神分析理论

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表现: 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 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信念。 他们感觉自己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明确选择,然而又觉得父母和社会逼迫他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反抗,以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 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同一性危机有关。 同一性危机的几个症状: (1)回避选择、麻木不仁; (2)对人距离失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空虚、孤独,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 (4)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5)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的防御抵抗他人的批评; (6)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破坏、攻击或自毁、自灭。 这一个阶段形成的品质:忠诚 忠诚品质的表现:忠诚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和生活伴侣承担责任的意愿,也是执着地追求既定目标的能力。 成年早期 18-25 要解决的矛盾:亲密对孤独 这一阶段形成的品质:若亲密的比例大于孤独的比例,则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主要活动: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亲密感,并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这就需要与他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的、相互的亲密感”,这包括友谊和异性伙伴。 主要影响者: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 什么是亲密感 亲密关系的确立不能与性关系上的密切混为一谈。 因为亲密关系不仅仅指性关系上的密切,还包括彼此的心理融洽和责任意识,以及相互的信任。 亲密关系也不限于配偶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建立亲密关系。与同事朋友同甘共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彼此分享对方的信任,可以建立浓厚的亲密感。 不能形成亲密感的表现: 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会面临孤独。 他们可能经历了多次肤浅的关系,但从来没有在真正的密切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 成年中期 25-50 主要矛盾:繁衍对停滞. 要形成的品质:关心品质,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主要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健康的成人不仅具有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而且同他人建立了成熟的关系。此时人的主要责任是生育和指导下一代。 社会动因: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繁衍感的表现: 艾里克森指出,繁殖并不仅仅指生育和指导孩子,它还包括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创造。 通过创造来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是繁殖的一个重要方面。 停滞感的表现: 停滞始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无所事事,典型的表现是 缺乏创造性和人际关系的贫乏。 这种人没有生活的追求,不能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意识。 老年期 50岁以后 主要矛盾:自我完善对失望 要形成的积极品质:智慧品质,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特别是面临死亡时对生命的一种超然态度。 主要活动:人生的主要活动已基本结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在家中安度晚年。 社会动因:个人生活经验、社会经历 完善感的表现: 健康的老人能适应生活的这一新阶段, 当回忆往事时,能安然地面对过去的胜利与失望。 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圆满的、有意义的,因而 不惧怕死亡,这样的老人具有自我完善感 失望感的表现: 不能形成这种完善感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 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再重新生活一遍, 因此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 观点一:同一路线和个别差异 艾里克森认为,上述8个阶段在各种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但不同社会对人们施以不同影响,因而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可能不尽一致,在某些社会中某个阶段可能早些,也可能晚些,但每种社会的成员都要经过这几个发展阶段。 观点二:连续中的阶段性 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 观点三:可变性(可补偿性) 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 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 讨论:弗氏与艾氏理论的区别 弗氏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 艾氏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 弗氏仅把儿童放在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 而艾氏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弗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而艾氏则将其扩展到毕生,贯穿人的一生; 弗氏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氏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 同学们再见 4 潜伏期(The latency period, 6-11岁) 利比多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这期间,他们很大程度上被解除了由性本能引起的担心和焦虑,并把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转入上学和成长中。 可是,被压抑下去的性冲动只是被锁起来了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