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首》教案1长春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首》教案1长春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这八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这八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擢进士第,后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安史之乱,他被迫接受伪职,后被定罪下狱,旋即得到赦免,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人称其为“诗佛”。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指导。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用心揣摩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听后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找学生朗读,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把握该诗的内容和情感。   3.品味赏析。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交代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风光景物的根据。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而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适得其所;诗人迎着大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另一幅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仿佛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4.品评名句。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读罢《王摩诘全集》,说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孤烟,一个“直”字传达出孤烟的劲拔和坚毅。“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

文档评论(0)

osmc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