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家李长之.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评论家李长之

文学评论家李长之 文学评论家李长之 1910年10月30日的一个风雨之夜,在黄河尾闾的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的一户书香之家,一个男婴呱呱降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诗人的李长之先生。他一生著述甚丰,享誉中外,尤其在文艺批评界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很深,享有盛名。      一   论文联盟www.LWlm.CoM   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等。1913年他3岁那年,因乡间匪患猖獗,村无宁日,在秋末冬初的一天,随祖父乘坐一辆马车,经过几天的旅途颠簸,到了省城济南。李长之的父亲李泽培是受过新旧两种教育的知识分子,晚清应过科举,是秀才,后来又上了山东高等学堂,对数学和外文颇有兴趣和造诣,曾先后在济南商埠小学和中学任过教,还教过大学的德文。李长之的母亲是位非常精明、非常贤淑而又酷爱艺术的女性,毕业于山东女子师范。幼年的李长之,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良好文化氛围的知识分子家庭里。   李长之9岁那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的春风吹到了济南,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当时,由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王世栋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拥戴者,所以李长之很快接触了白话文和新诗。这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长之自幼聪颖、勤奋好学、酷爱文学,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在济南师范附小读书时,他的作文不仅是全班第一名,也是全校第一名。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他12岁就开始写作,并经常向报刊投稿。这年,他写的新诗、散文分别发表在郑振铎主办的《儿童世界》、朱天尼主编的《少年》和中华书局的《小朋友》等杂志上。因此,他被同学们称为小作家,备受学校师生的青睐。后来李长之23岁时就同郑振铎等一起编辑《文学季刊》。   不久,李长之升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就读。这时由于军阀张宗昌统治山东,严禁白话文,于是李长之就潜心学习古典文学。他最喜爱读《孟子》、《庄子》等书,这开始了他日后对古典文学研究和评论的兴趣。   1926年,李长之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文科,后又改学理科。1928年5月3日,济南发生五三惨案,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济南。不久,他转入齐鲁大学附中就读。齐鲁大学附中是洋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这年是李长之非常苦恼的日子,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济南的残暴罪行和西方帝国主义在校内的统治,感到非常憋气,实在不能容忍,于是怀着满腔愤慨,离开济南转入山东聊城第三师范就读。毕业后,李长之到了北平。这时,李长之处于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决定学习自然科学,以探索工业救国的道路。因此,他放弃了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资格,入了北大预科甲部(理学院)。在理学院学习的两年中,他很用功,很刻苦。这期间,他写了许多科普性质的文章。如《火山和地震》、《怎样研究数学》、《从陈桢普通生物学说到中国一般的科学课本》等,发表在《华北日报》的科学副刊上。此外,他还为北京《益世报》编辑副刊前夜,并在《自由评论》杂志上发表了《我所认识的中山先生者》的文章,热情颂扬了孙中山先生的为人及其民主革命精神。   1931年秋,李长之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后转入哲学系。这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东北三省沦陷,这里的人民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而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采取不抵抗主义,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反对。全国各城市学生请愿、罢课、示威等抗日爱国活动风起云涌,抗日救亡的声浪遍及神州大地。这时,李长之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革命义愤,积极参加了清华大学南下请愿团去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他们涌向了军警林立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同南京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回校后,李长之不顾旅途劳累,连夜赶写了几篇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立场,歌颂人民群众抗日救亡如火如荼的斗争。      二      李长之是一位自甘寂寞、自强不息,在学术研究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从1932年初开始,他几乎用了全部的课余时间,从事文艺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33年8月李长之在《现代》杂志第三卷第四期上发表《我对于文艺批评的要求和主张》的论文,阐明自己对文学方面的见解。在文章中提出:批评家必须有比创作家更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批评家和作家完全是好朋友、批评家尤不能忽视作家的个性以及批评时必须跳入作者的世界即用作者的眼看,用作者的耳听、必须重视作家的艺术技巧等正确主张,是一篇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论文。与此同时,李长之还写了不少书评。1934年1月,《文学季刊》创刊号发表了他对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评论。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评论了小说的讽刺、幽默艺术和写作技巧,是早期老舍研究的一篇力作。这期间,李长之应郑振铎邀请,同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