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灼《碧鸡漫志》歌曲史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灼《碧鸡漫志》歌曲史探究

王灼《碧鸡漫志》歌曲史探究   摘要:歌曲是历史音乐的主要形态,历史悠久,演创形态多样。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宋代,才有对我国歌曲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而详论歌曲迁化与变衍者,非蜀人王灼莫属。通过对《碧鸡漫志》的研究,指出王灼歌曲史研究的独特贡献。王灼依据史料,划分我国歌曲从远古至宋代发展为阶梯式演进的3个阶段,总结两种演创方式“以辞定乐”和“以乐定辞”对其发展影响重大。前者依“诗言志”传统发展,后者承“永依声”路线伸延。王灼《碧鸡漫志》的歌曲史观:恢复先秦“古歌”为代表的“以辞定乐”雅正传统,同时也希冀继承和维护后来建立的韵体诗歌“曼声唱字”的传统 ?P键词:歌曲历史;《碧鸡漫志》;演创方式;以辞定乐;以乐定辞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30-06 歌曲,是音乐基本的样态,亦是历史中普遍现象,贯穿音乐的整个历史。然而歌曲史的研究,专门者不多,成果亦非丰厚,与其地位极不匹配。②其实,我国宋代早有歌曲史研究,王灼《碧鸡漫志》即其一。在《碧鸡漫志》首卷中,王灼做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梳理并概述了我国歌曲从先秦至宋代的发展,提出梯度式的发展模式;二是划歌曲发展为3个阶段,并对其现象条分缕析,提出理据。他在“歌曲缘起”及“歌词之变”部分的梳理和论述中,还反映出宋人对歌曲历史的独特理解 一、历史歌曲的梯度式发展 《碧鸡漫志》,王灼撰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一部系统的音乐和词学专著,涉及中国音乐史、文学、戏剧、声诗、曲子词等问题,同时亦涉及歌曲史研究。该书总五卷,卷一讨论上古至唐宋歌曲的发展与递变,卷二系统评论唐末宋初的词人创作,卷三至卷五则为考辨唐以来的29个燕乐曲调名,并有题解。王灼在卷首“歌词之变”一节中,记述上古至中唐各代歌曲的演变,历唐虞、西汉、晋魏、隋代、李唐5个时期,并将其划分出古歌、古乐府和今曲子3个历史阶段。如其所云: 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三代以来是也,余波至西汉末始绝。西汉时,今之所谓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并入清乐,余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而播在声律则妙矣,士大夫作者,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后世风俗益不及古,故相悬耳。而世之士大夫亦多不知歌词之变 在此,王灼提出我国歌曲流变及梯度式发展的3个阶段,其情形图示如下: 王灼认为,歌曲发展第1阶段是“古歌”阶段,其延续时间长,从唐虞至西汉末。此时,人们作歌声律无规矩可言,有感而发,后才协以声律,如虞舜时期的《赓歌》《九功》《南风》《卿云》等,后来两周时期《诗经》都属此类。在此阶梯中,歌曲以“诗”为主,依“先诗后乐”演创,诗、歌一体,如《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一阶段反映了以“志意”为先,“咏唱”在后的“古歌”演创模式 第2阶段是“古乐府”阶段,由汉初至李唐时期。秦汉已降,仍有古歌《鹿鸣》《驺虞》及《房中乐》一类延续,而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亦属此类,归属不定声律的嗟叹之声。这一传统直至西汉末才结束,然汉文帝(刘恒),“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歌曲演创有新变,已与“诗言志”传统有别。后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搜采各地民歌,加工演创,包括汉时“三调歌辞”皆属此“新声”,即王灼所说“古乐府”。“古乐府”这一脉为隋代承继,以华夏正声名义并入清乐,至李唐时才最终消亡 第3阶段是“今曲子”阶段,自唐中叶至宋代。唐代有乐府诗,虽为诗,但多不唱,徒有诗名而已,而当时流行的《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之属则为“古乐府”余音。王灼认为唐元稹《乐府古题序》所云“分诗与乐府为两科”便是时人歌曲观念改变的重要标志。至隋唐,华夏音乐与胡乐高度融合后,出现巨大变化,音乐更靡丽,其中“曲子词”异军突起,并延续至宋代,成为隋唐以来歌曲的代表。为此,王灼认为,歌曲发展的最大变化在演创方式之变:歌曲自“古歌”始,是“先诗后声”,声律从之,西汉末该传统消逝;而自汉初始,有了“先曲后诗”之作;至隋唐出现“曲子词”,歌曲的声辞关系倒转。因“曲子词”为宋词前身,故王灼以“今曲子”名之。正是看到了“今曲子”在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王灼将其作为划分歌曲历史发展第3阶段的标杆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歌曲这3个梯度式发展,实为歌曲演创方式即声辞关系之不同所导致。从其交接时间看,我国古代歌曲发展并未出现明显“断层”,而是梯度性和交叉性的,可见歌曲的变化过程是渐进的,各阶段并无绝对化的时间切割。“古歌”阶段是声律随歌辞发展,先辞后乐,抒发其志意与情感;“古乐府”阶段采以民歌曲调,后宫廷演创慢慢向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