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育自然及社会影响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育自然及社会影响因素

生育自然及社会影响因素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2016年12月,全国妇联发布了一项针对北京、辽宁等10省(市)21个市(区)0~15岁儿童父母的调查显示,53.3%的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生育的正反馈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愿再生育?调查的归因是,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都极为沉重。这些情况表明,人们的生育基本上是一种受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控的行为,在不出现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是调节生育的总设计师 人类的生育离不开一个基本规律,不低于总和生育率(2.1),如果低于这个基数,一个种族和一种文化就会衰落,因为文化的最大载体是人,没有人就不会有文化以及文明的创新和传承 在人类演化的历史上,基本上是没有人为干预生育的,尤其是以行政手段阻止人们生育,人的生育只是受物种和生物繁衍规律调节,既遵照“少已够用,多则何益”的原则,又遵循鼓励生育的自然规律。在现实生活中,自愿生育的家庭和女性极少,因为在生育和抚养后代的过程中,除了让女性遭受痛苦、麻烦、耗时、耗费精力外,还需要家庭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的支撑 尽管养育孩子可能会有回报,如养儿防老,但是,一旦经济发达,每个个体的积蓄足以支付养老时,为了养老而生养孩子就不再是充分理由。所以,人们更不愿意生育。然而,自然鼓励人类养育后代首先不是基于养老,而是基于物种的繁衍,即便生育非常痛苦,也要鼓励人们生育,这就是从生育的行为和本能上给予人的愉悦,把有性繁衍的整个过程都设计和演化成正向回报,并且有一些正面回馈直到今天才为人所知和逐渐明白 大量的研究表明,为了鼓励女性生育,自然给出的奖励办法是,让女性更聪明、更长寿和更健康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奥斯卡尔亚等人一项刚刚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怀孕会改变女性的大脑,使她们大脑特定区域出现灰质减少。灰质减少并不会造成认知能力退化及记忆力减退,反而能提高女性的认知能力,更好地了解其孩子的需求,以及增??快速识别社会威胁的能力 原因在于,这是一种突触修剪现象和机制,类似在青春期发生的情况,衰弱的神经突触会被剪除,以便形成一个更成熟、更高效和专门化的神经网络。并且在生育之后,灰质反而有增长。之前也早就有无数研究证明,孕育后代有助于保持女性大脑的年轻和提高智商 此外,加拿大西蒙75名妇女所生的孩子的数量,以及她们的端粒长度进行研究,发现生育更多孩子的女性,端粒缩短的速度更慢,也意味着更长寿。这可能是由于孕育孩子期间雌激素急剧增加的结果,因为雌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避免端粒缩短。而且,生育也会让女性更不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 所有这些都是一种自然鼓励,即正反馈,即便生育比较痛苦和耗费精力、时间和钱财,自然的规律也是在鼓励人们生育。但是,如同任何事物一样,只有正反馈而没有负反馈,就可能让事态失控 生育的负反馈 生育这件事,自然也有强大的负反馈机制,就是通过饥荒、战争和家庭的经济能力来左右人们的生育,以及生育的愿望。当处在战争和饥荒中,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1959~1961年间中国的大饥荒,人们的生育自然而然减少,人口也停止了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13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顿。1959~1961年中国的三年大饥荒则导致生育率逐渐下降。195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是29.22‰。1959~1961年间分别降至24.78‰、20.86‰、14.33‰。此外,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58年是17.24‰,1959~1961年分别是10.19‰、-4.57‰和-3.8‰ 即便如此,自然也为人口增长留下了另一种修复和重启机制,即在灾害年代生育的女孩多于男孩,为未来人类繁衍留下了希望和本钱。这一点也已经有大量研究予以证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社会学家、人口统计学家宋诗歌,对从1929年9月至1982年7月之间分娩的超过30万中国女性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段时期包括中国的三年大饥荒(始于1958年秋季,并于1959年1月遍及整个中国,直到1961年年底结束),发现在这场饥荒开始后仅一年,生男孩的比例便开始急剧下降,从1960年4月的每100个女孩对应109个男孩,跌落至饥荒结束后两年的1963年10月的每100个女孩对应104个男孩。这一比例直到1965年才返回到饥荒前的水平(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3月27日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网络版) 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性别比调整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会改变后代的性别比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在灾荒年代,为了保持饥荒时期的人口数量,女性会生育较多的女孩,为未来的人口繁衍和增多创造条件。这就是一种生育的自然选择 现在,在欧洲国家,当经济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