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英章老师的折笔笔法---横折的笔法和应用
田英章老师的折笔笔法---横折的笔法和应用
2015-11-20?冷石摄影
横折钩主要笔法有:1、内擫法。横后即提笔向右上再顿笔,再向里引毫至中锋下行。即折后往里扣。此为方折。折肩棱角分明,内角也方,即内方外方。此法笔画雄强、刚劲。此折特点是折笔(如竖)要掩埋少许横笔。如“口”之折。
2、外拓法。横后不需顿笔,笔锋在行笔中顺势带转,但要注意轻重提按。此法笔画圆润,没有死拐角,内圆外也圆,是为圆折。九成宫其中一“为”字,其横折钩就是圆折。3、内擫与外拓结合。此法方法是,横到了转折处先外带,后稍稍上提再顿笔下按,顺势引入中锋下行。注意顿按笔不宜重,按笔后不要往里扣。此折笔往往外方内圆,写出的笔画刚劲中带着柔美。
4、直折法。此折应是内擫法的变形。内擫法是横后提笔向右上再顿笔,再向里引毫至中锋下行。而直折法是横后提笔向右下再顿笔,再向里引毫至中锋下行。此折也内方外也方。特点是塌肩。多用在“聿”、“刀”类,如“书”字。此折之横一较平或向右下斜时使用。关于变化和归类:内擫法一般用在“口、皿、四、九、风、宝盖”等横折处(九风字请看老李图片),横折撇用得也多,(如盛字第一折)。
内擫折法最明显的,如“羽、永”,“易、阳”之“日”,“鸟”字偷等,这些字折时往里扣的幅度较大。而有些里扣较少,如“皿”部、“四”部。
内擫与外拓结合的折法,此法用途很广,是田老师用得较多的手法。此法变化较多。有时外拓多点,内圆角就明显点;有时内擫多点,内圆角就不明显,甚至看着是方的。有时顿笔重,疙瘩大些;有时顿笔轻,笔画就柔顺点。应该说此法一是用在内部有笔画、折笔基本是直下的字,如月、日、目、贝、田、见、酉、勹等部件中;二是用在横长竖短较宽放的横折钩中,如禹、万、高、而、马等,三是用在有“勿”部件的扬、阳、杨的字中。
此两字折笔非常柔顺,内角圆明显
“月、日、目、贝、田”等在左作为偏旁部首时,其折笔明显用的是内擫法,如下面“映、赐、腊”。“月”在右时,为了使竖钩更加挺拔,也多用内擫法,如“明”。
同一字同一横折,用不同的折法,字的风格不同。反之,要反映不同的风格,可采用不同的笔法。九成宫中的两个“为”字,一个纯外拓,一个内外结合;田老师的两个“马”,不同的折法,字的风格或者说姿态就不相同。
下面田老师同一篇字的两个“焉”字,横折也不尽相同,一个外拓多些内擫少些,一个外拓少些内擫多写些,感觉会不一样。总之,横折千变万化,但基本方法无外乎就这几种。就像田蕴章教授说兰亭的24个“之”字一样,24个“之”虽形态各异,也就是三种写法而已。
下面田老师同一篇字的两个“焉”字,横折也不尽相同,一个外拓多些内擫少些,一个外拓少些内擫多写些,感觉会不一样。总之,横折千变万化,但基本方法无外乎就这几种。就像田蕴章教授说兰亭的24个“之”字一样,24个“之”虽形态各异,也就是三种写法而已。
上图为老李集田字
上图为田老师去年临写的虞恭碑中的一页对比上面三篇字,可从横折的变化看出田字笔法的变化。而后,内擫外拓等结合,手法繁多,折法丰富,折肩平顺而不失刚劲、峻整。由此可见,田老师的笔法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如果只把内擫,外拓,转笔,折笔,藏锋,露锋.侧锋,裹锋的配合使用,仅理解在横折的书写技法层面上.是令人遗憾的.其实居士先生所提到的"结合方法"恰恰是是贯串书法技法的要点.试想,在书写时每笔都使用外拓或者都是内擫.笔笔都采用转笔或者都是折笔.满篇点画都是藏锋或者都是露锋.横向笔画和竖向笔画都用的侧锋或者都用的是裹锋.其效果人人都可以想象得出.而这种软硬结合,刚柔相济和欲
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一样,都是隐含在书法技法中的哲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