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 校内公开课
说“木叶” 襄阳八中康桂荣 作者介绍 林庚(1901-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诗歌研究家。年少时,他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年老时,他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 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题目入手 “木叶” “树”“叶” “树叶” “落木” ——钟爱 ——常见 ——少见 ——发展 木叶 树叶 相去无几(概念) 一字千金(艺术形象) 寻幽探微 木: 落叶 微黄、干燥 疏朗的清秋 语言的暗示性 字的联想意义 高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树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_。 木 ——吴均《答柳恽》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下列诗句中的“落叶”“黄叶”改为“木叶” 是否恰当?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木叶(落木) 树 (叶)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碧绿(叶) 褐绿(干) 干 燥 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 黄 枝叶繁茂 饱含水分 饱满绵密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质疑问难 牛刀小试 无边落木(落叶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可以是微黄、干燥的,也可以是深绿、微润的;“落木”就全没有了一点与绿色、湿润相关的意思。“落木”是一种寒冷萧条,干黄空阔的深秋意境,给人一种苍茫孤独飘零之感,切合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举一反三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 “落花”,而用 “落红”呢? “青”在古代也有绿的意思,请大家分析下列诗句中对“青”与“绿”的运用,试着说明两词在暗示性方面的不同。 练习巩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与绿(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