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庸》“致中和”情感美育观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庸》“致中和”情感美育观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庸》致中和情感美育观的现实意义
摘 要:中国传统的美育观可以说是一种以礼教和乐教为核心,同时暗合致中和色彩的思想观念。然而近代以来,西学入侵,这一传统美育观开始受到挑战。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即对观念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他一方面希望中国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另一方面又对致中和思想所暗含的对情感和个性的压制提出了质疑,从而将传统的怡情说推向了更为肯定情感的释情说。同时致中和的思想观念投诸中国的文学作品常会抑制大起大落的悲剧出现,朱光潜先生就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悲剧观念。
关键词:致中和 朱光潜 情感 美育 悲剧
《中庸》一书开篇即有论文联盟www.LWlM.com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一论述。这实际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谈中和的内涵。即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之情时,内心平静淡然是中,而一旦表现出来也能不疾不徐而符合常理,即是和。同时,《中庸章句集注》中也记载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是也。由此可知中和表述的实际是一种含蓄的性情观。之后,这一暗合致中和思想的情感美育观逐渐成为儒家美学的重要概念以及古代美育的主要形态之一。当然,其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了不同的现实意义和局限。
一、致中和美育观中的礼教与乐教
中国传统的美育观可以说是一种以礼教和乐教为核心,同时暗合致中和色彩的思想观念。而所谓的礼教与乐教实际正是从理与情的角度,阐释只有合乎请,然后当于理的状态才符合儒家的美育观点。《礼记》一书记载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变者也,所以说,乐实际上是情感的抒发和流露,而礼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宣泄要求节制和适当,即所谓致于中和。而《中庸》开篇既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语,它表明,在儒家的观点中,人生来拥有一种天性,依照这一天性就可以符合道德的教化,而人之所以后天为恶,是受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所以人之修养正是要端正后天的性情,即所谓怡情养性。而怡情养性的方式,就是所谓诗教和乐教。这一发端于先秦的传统情感美育思想在中国延续了近两千年之久,直至近代西方列强入侵,西学东渐,暗合致中和观念的传统美育观才受到了挑战1。
实际上,这种以礼教和乐教为核心,同时暗合致中和色彩的美育观念,仍受一些现代美育观的继承和发展。朱光潜就在其《乐的精神和礼的精神》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他对礼教和乐教的理解和肯定。朱光潜认为乐主和,礼主敬,内能和而后外能静,乐是内涵,礼是外现,和顺居中,而英华发外2,这实际是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将乐和礼融为一体,认为情感只有内心和谐,而外露合序才能达到儒家仁义的最高境界,即所谓仁尽于乐,义尽于礼。他在《谈美感教育》一文中,更为直白地提出现在我们想要复兴民族,必须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这就是说,必须提倡普及的美育教育3。他将《诗经》、《礼记》、《左传》诸书中记载的歌乐舞的盛况比作仿佛是置身近代欧洲社会,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这种情与理相融合的礼教和乐教的传承。
然而,朱光潜同时又指出,乐和礼除了相生相成的关系之外,若将二者对立看待,则会揭示出另一种现象。即乐是情感的抒发,意志的体现,用处在于宣泄和吐露情怀;礼是言行举止的规范,是仪态制度的约束,用处在调整节制,使人于纾解情感时不至泛滥四溢。进一步地,乐向内寻求的是心中诸多难遣情怀的相生共融,向外则时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共鸣,即乐最终的归属是和谐划一;而礼,则是身处混乱中力图推行的准则和戒律,它等级分明,直观冷漠,使同者因身份和修养显其差异。比如《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4,这里所说的正是人面对乐时的同一和共鸣,然而《中庸》中则提到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这则说明了礼的等级和差异。以乐的趋同对比以礼的分际,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和矛盾也就可见一斑了,即所谓乐本乎情,而礼则求情当于理。
二、致中和美育观中的情与礼
实际上,所谓的情感美育观,究其根源,一直脱离不了对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关系问题的探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需要我们将情感与理智融为一体看待,同时暗合中和的思想,即既要抒发情感而又有所节制。当然,由于将情感与理智联系看待,所以中国古代的德育和美育实际是
很难分开的。即如致中和这一情感观,美育更像是一种手段,而德育才是最终的目的。即所谓通过兴于礼,立于学,成于乐的美育方式,培养出品德高尚而行事适度的君子。所以《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实际是达致中和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t VIP
- 回话有招高情商回话术书本.doc VIP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课件.ppt VIP
- 沪教8AUnit6Ancientstories more practice-The story of 100,000 arrows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研讨会:技术与工程领域总体介绍.pptx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 并列复合句 讲义学案(解析版).pdf VIP
- 血常规结果解释ppt课件.pptx VIP
- 第16课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pptx VIP
- 软件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x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