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论诸子学.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衡派论诸子学

学衡派论诸子学 活跃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以梅光迪、吴宓诸人为代表的学衡派,服膺新人文主义,不仅在文化主张上独树一帜,而且于 中国 史学 发展 也成一家之言。本文单表学衡派论诸子学,求正于方家。 清末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诸子学已渐日兴。迄辛亥丕变,尤其是经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之后,儒学独尊即告终结,诸子学更蔚为大观。“鼎革以后,子学朋兴,六艺之言,渐如土苴。” [1] “近人学者,更喜谈诸子之学,家喻户晓,浸成风气。” [2] 其中, 1919 年初出版胡适的《中国 哲学 史大纲》 ( 上 ) ,纵论诸家学说,最具代表性。但是,从学术上看,胡适以实用主义评说诸子学,又难免“扬墨抑孔”,有失偏颇,故又引起了批评和争论。学衡派之论诸子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从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上 ) 开始的。 关于诸子学的缘起,汪中、龚自珍、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夏曾佑诸人都以为出于王官。但胡适却认为,先秦 社会 黑暗,诸子是应时而起反抗现实的结果,而与王官无涉。他将王官比作欧洲中世纪黑暗 时代 的教会,强调王官绝对不能容忍私家学术的存在。学衡派持诸子出于王官论,于胡适的见解大不以为然。他们指出,任何学术思想的形成都有它的前因与当时之因。西周学术皆守王官,官师合一,至春秋而天子失官,官师之学遂分裂成私家之学,这是诸子学说的前因。诸子书多为匡正时势之言,知其是应时而起,这是诸子学说的当时之因。徒有前因而无当时之因,诸子之学无自起;徒有当时之因而无前因,诸子之学无自出。胡适抹去诸子学的前因,仅仅讲其当时之因,诸子学便成了宋人所谓的“无头学问”了。柳诒徵说,《庄子·天下篇》讲“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某某闻其风而说之”,是诸子之学各有所本,并非仅以忧世之乱应时而生。胡适的书再三称引是篇,何以惟独忘了此说 ? 很显然,胡氏的病源在于疑古过甚,无视诸子之前中国古代已有治教并兴的事实。而“若削去此等事实,则后来事实都无来历,而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说转似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 [3] 至于古代王官与欧洲教会,在学衡派看来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缪凤林指出:其一,欧洲中世纪时, 教育 并非尽在教会,如意大利北部即在其外,这与中国古代教育尽掌于王官,非吏无以为师不同。胡适谓中世纪书籍多在寺院,但西欧之书远不如东欧及阿拉伯人所藏,中世纪后期西欧书籍也多由阿拉伯人及东欧输入,其关键在于十字军远征及东罗马灭亡。这与我国古代典籍尽守王官,非仕无所受书也不同;十世纪前欧洲教会掌教育,实无学术可言,此后阿拉伯输入医药天文等知识,十字军转运更多,学术才渐渐兴起。这与我国古代王官之外无学术,更是大不相同。其二,教会的黑暗专制与古代王官绝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并不存在古代王官类似教会摧残学术的事实。所谓诸子之学若与王官并世,必为焚烧坑杀,纯属主观臆造,“非将国史改成欧史,恐无丝毫可言之理也”。缪凤林以为,如果强以文艺复兴为类例,恰可以进一步证明王官为诸子学的前因,因为城市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出现、教会势力衰败、思想解放、人文教育和印刷术的发明等等,固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条件,但其藉口欲复兴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存在,显然又是其前因。以此相例,古学皆在官守,王官为学术总汇,相当于文艺复兴时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诸子之学兴必有所承,是显而易见的 [4] 。 诸子学是否出之于王官,见智见仁,是可以讨论的学术 问题 ,尽管 现代 学术界对此持肯定的观点 [5] 。但是,平心而论,任何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出现,都不能不藉先驱者的思想资料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就此而言,胡适仅将诸子学之兴归于“因救时弊”,是失之简单化。梁启超于此也不满意,提出推求诸子学勃兴的原因,“当注意”学在官守格局的打破、文化多元发展、列国并立、人才竞争激烈、言论自由、思想解放等十二事 [6] 。学衡派则将问题归结为“远因”与“当时之因”,缪凤林且引西方学者的话说:“任何时代之哲学,皆为全部之文明与其时流动之文明之结果” [7] 。他们实际上是提出了诸子学的思想资料凭藉问题,所见更为深刻。他们对胡适将王官与欧洲教会相提并论的批评,同样也是有说服力的。至于柳诒徵以为胡适的失误在于疑古过甚,则是触及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自有其合理性。 学衡派同样主张以平等的态度看待诸子学,强调诸子学大都相因而生,有因前人之学而研之益深,有因他人之说而攻之甚力。例如,杨朱列御寇之学,均出于老子,而其言天人性命之说,却又近于老子;墨子学说既与杨、列相反,又专攻孔子,而以先圣之学,别立一宗。孟子承孔子之学,言性言政又近于孔子,而力辟杨、墨二家之说,但其痛恨当世穷兵黩武之风,则与墨子同。宋钅开、尹文主非兵救民,似与墨同,而其以心为主却与墨异,以利为言复与孟异。庄子之学,近于杨朱列御寇,复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