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论文
摘 要
杨宪益是当代中国卓越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在五十多年的翻
译生涯中,他与夫人戴乃迭笔耕不辍,将数以千万字的中国优秀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
作品译介给了西方读者,同时杨宪益独自将许多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了中国
读者,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少有人能
企及。杨宪益是一个多产的翻译从业者,却对翻译理论极少发表意见。尽管他对中国和
西方的文学、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和过人的学习天赋,并且在学术成就上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他的翻译生涯特点却更多地是出于外力的影响而形成的。
杨宪益早期的翻译完全由兴趣使然。出于对中西文学的喜爱和擅长,他曾试图将
自己喜欢的作品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在牛津求学时,他就曾和戴乃迭一起翻译了《离
骚》。回国后,在国立编译馆的工作标志着他们职业译者生涯的开始。解放后,杨氏
夫妇到北京的外文出版社继续工作。1957 年,杨宪益成为了《中国文学》杂志的副
主编,标志着他多产时期的开始。在这段时期内杨氏夫妇完成了大量中国文学的译
介,内容从古到今,覆盖广泛。文革过后,译作《红楼梦》和其他书籍的出版将两
人的翻译事业推向了顶峰。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着手,对其人生经历中影响杨宪益翻译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
一个系统的介绍。文章首先综述了以往对杨宪益的研究和关于中诗英译的一些争论,
然后通过对杨宪益自传和其他文献的调查总结了杨宪益的翻译生涯特点、其在文学
翻译中关于选材和翻译目的探讨等等。文章的后半部分对杨宪益的译作展开了一次
实证研究,研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调查材料为两首《红
楼梦》诗词的英译对比研究,每首诗词选择了杨氏夫妇和霍克斯的两种译本进行对
比,通过对英语国家读者的调查反馈,调查杨宪益作品被其目标读者接受的程度。
本文的最后部分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价值和不足。
关键词:杨宪益 戴乃迭 译者主体性 实证研究 《红楼梦》 霍克斯
III
Abstract
Yang Xianyi (1915--2009) w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Throughout his life, he, teaming up with his wife Gladys Yang
(1919--1999), who was also a noted translator, had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numerous
Chinese classica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to western readers as well as
some masterpieces from other languages to Chinese readers on his own, thus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China’s translation cause. Few people could be compared
with them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Yang Xianyi could be defined as a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 rather than a theorist. Although he himself had an enormous interest in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ad reached a high academic level, h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were much more determined by his career demands.
Yang Xi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