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良花鸟画笔法研究论文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仲凯——林良花鸟画笔法研究
目 录
导 论…………………………………………………………………………4
第一章 林良画鸟禽
一、 鹰…………………………………………………………………12
二、 鸿雁………………………………………………………………19
三、 慈乌………………………………………………………………22
四、 群鸟………………………………………………………………25
五、 孔雀………………………………………………………………28
六、 锦雉………………………………………………………………31
七、 丹顶鹤、喜鹊……………………………………………………31
八、 其他禽类…………………………………………………………33
第二章 林良画树石
一、 树木及枝条………………………………………………………34
二、 点叶………………………………………………………………36
三、 藤萝类……………………………………………………………38
四、 柳树………………………………………………………………40
五、 竹子………………………………………………………………40
六、 松针………………………………………………………………41
七、 芦草………………………………………………………………42
八、 荷花荷叶…………………………………………………………44
九、 石头………………………………………………………………44
结语:…………………………………………………………………46
附录一 林良存世作品目录………………………………………47
附录二 林良著录作品目录………………………………………50
致谢…………………………………………………………………………52
-3-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仲凯——林良花鸟画笔法研究
导 论
中原人进入岭南地区远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及发兵征服
南方的百越之地并设南海、桂林、象郡。并留下数十万人。但是由于地理原因1
与中原政权的联系并不紧密,到汉代赵佗甚至建立了游离于中央政权的南越国。
直到汉武帝时才平南越国并设苍梧郡,实施有效管辖。但其开发程度远远落后于
中央地区,一直到唐代湘粤地区都还很落后岭南地区主要被视作贬庶流放之地。
一直到了宋代结束也没有完成开发。但是一代代繁衍生息也积累了比较丰厚的文
化基础。唐末刘氏割据岭南,名臣刘崇望之子刘濬,太学博士倪曙李德裕之子李
衡,司农少卿周杰,孔门第41世孙孔昌弼皆移居岭南,为岭南带来了先进的中2
原文化。只是数量还很小。期间也诞生如张九龄、慧能、赵光、宋之问、秦少游、
李纲等名人。多集中于粤西梧州肇庆地区。林良曾有很长一部分时间活动在这一
地区。
到了宋代“靖康之难”后中原人再次大量南迁,很多进入岭南地区,为岭
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炎三年,隆佑太后率官民南迁进入江西,自洪
州沿赣江逃往吉州,后又至虔州(赣州)直到次年八月才回到临安。大部分士民
难以返回只能留下,很大一部分继续南迁越过大庾岭进入广东。这其中有部分3
知识分子以及宫廷画家。另一支随高宗由海路进入闽地,时“诏只三千人自随,
百官有司随寓浙东诸郡”再返临安时,大部分人没有条件返回,这一部分人在沿
海路进入粤东地区之后又再次散布于广东各地。南宋末年,南宋政权在元军队4
追击下一路由今天的杭州、宁波、福州、最后到广东,最后覆亡于广东新会海面
的崖山。除少数流落海外大部分寓居在广东的新会、番禺、东莞、顺德一带。这
次移民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广西通志》中《容州卷》就记载:“南宋渡后,5
避地者多衣冠,度数无异中州。”《铁围山丛谈》载:“岭右倾淳物贱,吾以靖康
1 引自葛剑雄等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2 同上。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4-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