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6-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肌张力 指肌肉松弛状态下做被动运动时检查者所遇到的阻力。 嘱患者肌肉松弛,用手握其肌肉并体会其紧张程度(静止肌张力),持患者的肢体做被动屈伸运动并感受其阻力 ①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及肌原性病变; ②肌张力增高: 锥体束病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即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肌张力增高明显,开始做被动运动时阻力较大,然后迅速减小,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锥体外系病变,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即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做被动运动时向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亦称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不伴震颤),如伴有震颤 则出现规律而断续的停顿,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 3.肌力 指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①瘫痪呈肌群性分布时,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 ②瘫痪呈节段性分布,需对相应的单块肌肉分别检查。 检查方法:肌肉作相应的收缩运动,检查者施予阻力,或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检查者用力使其改变,以判断肌力。 肌力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 (3)常用的轻瘫检查法: ①上肢平伸试验: ②Barre分指试验: ③轻偏瘫侧小指征: ④Jackson征: ⑤下肢轻瘫试验: 4.不自主运动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自主的异常动作,如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姿势性)、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颤搐、肌阵孪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家族史和遗传史。 5.共济运动 (1)指鼻试验:患者先将一侧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伸直的示指指 尖以不同方向和速度反复触及自己的鼻尖,睁眼闭眼比较,左右两侧比较。 (2)误指试验:患者上肢向前伸直,从高处向下指向检查者伸出的示指,睁眼、闭眼对比,左右两侧对比。 (3)跟—膝—胫试验:该试验分为三个步骤: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伸直抬起;然后将足跟置于对侧下肢的膝盖上;定跟沿腔骨前缘直线下移。 (4)快复轮替试验:嘱患者做快速、反复的重复性动作,如前臂的内旋和外旋,或一侧手以手掌、手背交替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掌,或以足趾反复叩击地面等。 (5)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用力握其肮部使其伸直,然后突然松手。 5.共济运动 (6)无撑坐起试验:患者仰卧,不用手臂支撑而试行坐起时, (7)闭目难立(Romberg)征:用以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后闭目。共济失调患者出现摇摆不稳或倾跌。其临床意义在于:①后索病变:睁眼站立较稳,闭眼时不稳,即通常的Rombe’g征阳性;②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③前庭迷路病变:患者闭眼后并不立即出现身体摇晃或倾倒,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身体摇晃,且摇晃的程度逐渐加强,身体多向两侧倾倒。 指鼻试验 6.姿势及步态 临床常见的步态异常有: (1)痉挛性偏瘫步态 (2)痉挛性截瘫步态: (3)慌张步态: (4)小脑性步态:呈阔基底步态; (5)醉酒步态:步态瞒珊、摇晃、前后倾斜,似乎随时都会失去平衡而跌倒, (6)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7)跨阈步态: (8)肌病步态:故称摇摆步态或鸭步。 (9)癔病步态 步态 感觉系统检查 检查的主观性强,容易产生误差,检查时患者宜闭目,检查者需耐心细致,并使患者充分配合,采取左右、近远端对比的原则,必时可多次重复检查,避免任何暗示性问话。 1.浅感觉检查 ①痛觉:可用大头针或叩诊锤的针尖轻刺皮肤,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感觉; ②触觉:用棉签或软纸片轻触皮肤,询问有无感觉; ③温度觉:用两支玻璃试管或金属管分别装有冷水(0~10度)和热水(40~50度),交替接触患者皮肤,让其辨出冷、热。 2.深感检查觉 ①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移动的方向,如感觉不明确可加大运动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 ②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 仿; ③振动觉:将振动的C128Hz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检查 ①定位觉:患者闭目,用手指或棉签轻触病人皮肤后, 让其指出受触的部位,正常误差手部<3.5mm,躯干部<1cm; ②两点辨别觉:患者闭目,用分开一定距离的钝角双角规或叩诊锤的两尖端接触患者的皮肤,如感觉为两点,则缩小其间距,直至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时指尖为2—8mm,手背 为2。3cm,躯干为6—7cm; ③图形觉:患者闭目,用钝针在患者皮肤上画出简单图形,,请患者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