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述者及聚焦者看《山月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叙述者及聚焦者看《山月记》

从叙述者及聚焦者看《山月记》   摘 要:中岛敦在创作《山月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对原作《人虎传》的充分理解与扎实的汉文学功底,也受到了斯蒂文生《化身博士》的深刻影响。受到西洋文学的滋养,中岛敦在叙事创作上也会有自觉不自觉的开拓。本文拟从作品的“聚焦者”出发,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析小说通过叙述聚焦的变化所产生的叙事效果,包括视觉上的跳跃和人物的多重色彩 关键词:叙述者;聚焦者;西洋文学;心理描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山月记》是日本作家中岛敦根据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改编而成的近代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李征因性格倨傲而难以在官场立足、与他人相处,文名得不到发扬,却不堪忍受生活的穷困,在极度的精神压力下终而失踪化虎,偶遇出使的故旧袁参,向其倾诉并托付的故事 《山月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往,关于《山月记》的研究在日本或者中国,主要通过李征的性格分析来观察其人物形象。结合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社会背景与中岛敦的个人经历,论述战时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异。再与原典《人虎传》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变身原因 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岛敦受到了西洋文学深深的滋养,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山月记》可以说中岛敦在叙事创作上有着自觉不自觉的开拓。为了便于下文展开分析,现以文本时间列出故事梗概,如下: 文本时间(以李征为故事主线)。《山月记》可以算是李征的史传,故事以李征的足迹为叙述主线 按照故事的文本时间,主线部分存在两个叙述者:外层叙述者中岛敦和内层叙述者李征。外层叙述者中岛敦安排故事的整个框架,即李征在事业生活中受挫――失踪化虎――偶遇故旧袁参,可以说只起到提纲的作用。而内层叙述者李征,则既承担了叙述者的职能,也是文本故事中的一个行为者。此外,对于李征化虎过程一线和李征对自我性格的剖析一线,是叙述者李征在向袁参倾诉时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概括出来的 《山岳记》中的叙述者有作者(中岛敦)叙述和人物(李征)叙述。而聚焦者则有多个:叙述者作者、叙述者李征、同僚们、随从、驿站官吏、袁参。通过这几个不同聚焦者不同的“看”,为我们展现了李征逐步从人向老虎转化的过程中,身心的变化。而对于李征发狂后突然不知所踪的描写则更具神秘性。以下将以李征作为聚焦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聚焦一 小说开篇,作者用平铺直叙地交代李征的性格特征以及李征因性格原因而导致的窘迫处境。李征自视甚高,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诗业,却要直面严峻的现实生活。曾经的同年、同僚都已高升,自己却要向过去不入眼的愚钝之辈颔首拜谒。这给了李征极大的打击,导致他益发扭曲,进而郁郁寡欢 故事的叙述者明显为作者中岛敦,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豪放不羁而难以在官场立足,又不愿与他人来往的孤傲的李征形象。但是聚焦者除了中岛敦外,还有李征与同年同僚。在官场同年同僚的眼里,李征表现出一种充满倨傲的性格,难以与他人相处。追求那份不切实际的理想,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李征面对现实处境,并未改变自己,而是变得更加消极。尤其是重返官场的致命一击在李征看来已超出承受的极限,精神已被撕裂,渐渐走向崩溃。这些为李征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调 聚焦二 关于李征化虎的内容,小说的描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作者的描述进行的,而第二部分是李征对袁参倾诉的话语展开的,两部分并不相连 在第一部分中,李征因公外出,夜半突然发狂,跑出屋子。从此不知所踪 作者仍然充当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双重角色。表明李征“改行”了。通过作者的观察,客观地将李征重要的转变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在这一事件中,随从也是隐含的聚焦者。他们最直观地见证了这一事件,然而搜寻未果。别人更不可能知道李征的去向。一切都成了悬念,暂时留了一丝神秘色彩与一些想象空间 在第二部分中,袁参与已化为虎身的李征相认后,亲切地叙旧。化虎的具体经过以及所伴随的内心挣扎便以李征的讲述展开 叙述者不再是作者,转变为角色化的人物――李征,即叙述聚焦中的内聚焦叙事。外层叙述者作者退居故事之外,由内层叙述者李征取代,通过李征的叙述回溯之前的情节。在这个内聚焦叙事模式中,是彻头彻尾的第一人称 李征这个人物以回忆的方式向老友袁参并讲述化虎过程及心理状态。“这是人物对过去聚焦。在非人格化聚焦者的作品里,外部聚焦是泛时的;如果是一个人物对他的过去进行聚焦,外部聚焦就是逆时的。”[1]内聚焦的主体,即人物既是聚焦者,也是聚焦对象。同时也有袁参对李征讲述内容的听觉聚焦。我们了解到李征的化虎过程及心理状态。在前面的聚焦中,作者都是全知全能视角的潜在视觉聚焦。而在此,作为外聚焦者的作者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李征化虎这一遭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