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山水画真伪对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天寿山水画真伪对照.doc

潘天寿山水画真伪对照   要鉴定某一位画家的作品,首先要对他的艺术语言烂熟于胸,对他的艺术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轮廓。因为仿冒者并非仿他几件作品或者一段时间的作品,有的仿者专仿较为生僻的作品,让你很难找到证据,从而在模棱两可中得到利益。      近年来出现不少潘天寿仿品,大多数以花卉、秃鹰为多。要判断准确,一定要把握住他的创作发展轨迹。就目前看市场仿品只仿他40岁以后的作品,40岁以前的潘天寿画作还没有太多人关心。因为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他独特的绘画语言,还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自从1923年到上海后,潘天寿拜谒吴昌硕,吴氏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从现存的作品《秋华湿露图》、《参禅老衲图》、《绯袍图》等来看,不论构图、用笔,还是书法题款都以缶翁的标准来要求,虽然不是吴氏翻版,但也极像。      另外,他通过编撰《中国绘画史》,以史为鉴,在迅速提高全面艺术素养的同时,学习了石涛、八大、石等,对传统绘画的笔墨,构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地拉开了与吴昌硕的距离。昌硕见其新作特别高兴,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离我最远,大器也。这是潘天寿的一次飞跃,从思想上奠定了审美创作原则师其心不师其迹。      山水画辨伪      图1山水仿      因为作伪的难度大,潘天寿作品的作伪与其他名家相比稍微少一些。潘天寿作品的数量不多,大多都为研究类,以公家庋藏为多,应求类作品较少,流传在市场上作品不多。物以稀为贵,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大都从出版物中放大临摹进行作伪。      图2小龙湫下一角      如《山水》(图1)68×68厘米,这件作品脱胎于潘先生作于1963年的《小龙湫一角》(图2)107.5×107.8厘米,此作是潘先生山水画与花鸟结合的典型作品。吴冠中曾对此作的构图进行过分析,认为此作三大块镇压住了整个画面,把握了饱满的量感美,这三大块之间又相渗透着多变的小块和野草杂花,山石间各种复杂的点线组织诚是迷人,但作者的匠心主要还在这三块基石的安置之间。充分展现了方形画幅的饱满和紧凑。图中团块大都似方非方,基本属方。黑白对照固强烈,但这不是艺术效果的全部。画面层层包围,步步紧逼的结构之严,线组织之缠绵之美,更是我国现代绘画中的绝唱。的确他的画与吴先生的赏析共通,仿佛吴先生是个高级艺术导游。      图3雨后千山铁铸成仿      我们把真伪品放在一起,不难发现它们的差别,第一是在色调的对比协调上,伪作轻浮不稳重。二,用墨不沉雄,显飘。三,线条生硬呆板,没有潘天寿生拙之劲。四,很多细微部位过粗,不会   小心收拾。如果没有见到真品,的确不易判断。      图4雨后千山铁铸成      这里有一幅按原作缩小的《雨后千山铁铸成》(图3)66×34厘米,原作为创作于1961年《雨后千山铁铸成》(图4)89.5×45.6厘米。原作可看到雨霁后苍翠葱郁的植被,层层深入,表现出了青山欲滴,满山湿辘,虽焦墨厚重,如刻如铸,但层次较为分明。      图5虚亭听泉仿      潘天寿在焦墨中加点花青,黑墨中透出浓淡花青,表现出植物的苍绿。潘天寿在用墨,用色上与他人不同在于:画由彩色而成,须注意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更须注意色不碍色,斯得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经过多年的总结,他既能在黑块的山岭上表现密茂的植物,又能表现雨后山峦的沉雄。这与他的留白很有关系,白的是雨后的云烟,似中国的长龙,正昂首向前。仿品密处呆滞,疏处散漫。在白云烟霞的处理上,过多用了浅赭石,致使山不青,而混沌。为了迷惑观众,仿者把纸作旧。其实对岸江边的沙滩线条太弱,一眼看去就有问题。潘天寿一直坚持写山水、写画、非画画,故而对用笔特别讲究,表现出来的线条,有生拙的力度。      图6松石图仿      为了获利,作伪者常把一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安到某一名家头上,并且通过第二位名家前来作证,此类作品屡见不鲜,《虚亭听泉》(图5)86×30厘米,题款为虚亭听泉,辛巳夏日,阿寿指画。汉珍先生正,宾虹叟题。我们从画面分析,此路风格是海派吴昌硕一路,潘天寿在1930年前是向吴氏学习过的,当时有吴氏遗韵。30年以后与此类风格越来越远。此作年款辛巳,为1941年,30年代他就不作此类圆形线条的披麻皴了。况且此画的线条是毛笔所绘,并非手指痕迹。就算黄宾虹为阿寿代劳题款,黄宾虹78岁时的书法风格并非如此。通过以上分析,此作纯属拟造。      图7暮色劲松      《松石图》(图6)124×47厘米,是翻版于潘天寿作于1964年的《暮色劲松》(图7)143.1×345厘米。原作巨幅,是潘先生指画的代表作品,雄强不屈的线条,提按运指的韵律,折转直下的气势,一泻千里的瀑布。大块的潘公石,沉稳而欹侧,造势之险,苔藓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