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壶天水菊花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瓦壶天水菊花茶.doc

瓦壶天水菊花茶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一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传说,此联的来历,是有一次郑板桥去会朋友,见朋友所居之处篱落有致,闲云野鹤,且在家中亮堂之处挂有一幅对联,联曰:“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郑板桥十分钦佩这位朋友对日常生活的泰然处之,遂在一番品茗叙旧后做斯联以相赠唱和。从此以后,这副如同大白话的对联,就渐渐演化成人们远荣利安平素、埋首于粗茶淡饭之俗世而不问国事政事的乌托邦式的梦境了。   无独有偶的是,清代画家顾士俊以此为题,作了一画,画名还径取其下联:《瓦壶天水菊花茶》。   顾士俊,字奕千,号逸仙,清代元和人,即今江苏苏州人。据朱栋的《墨香居画识》载,顾氏“善画墨菊,浓淡皴擦入妙,浅深向背如具五彩,群称顾墨菊”。关于顾士俊更多的史料记载,典籍似乎有些语焉不详,像是应验了他的名号“逸仙”似的,有一种云里雾里的虚幻之感。流传下来的这幅《瓦壶天水菊花茶》,要算这缥缈云雾里的一点真实山水了。可我费尽周折还是没有在自己收藏颇丰的古代画册里觅见其影。悻悻然了好一阵子后,2009年夏天居然在一个古代书画交易网站上与它不期不遇。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不过,网络上看画,不似纸上踏实,像是网络聊天,难免有虚拟之感。但我对此画却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将画作转贴于自己天天更新的私人博客上,并且置顶了好一段时间。   得承认,就像某句歌词所唱的“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那样,我也被画里头清雅、闲适的气势给“撞了一下腰”:   一盆淡淡的墨菊,曳出一朵长长的花,枝条柔软得像是能够舞蹈的样子,伸出来的花,看上去像是伸头探望的样子。盛开的花束下,置一只古朴的茶壶,壶之右侧,有一方盆兰草,看其清雅之态,该是兰草,当然也不一定。画之左侧的款识,除了“瓦壶天水菊花茶”几字我可辨认以外,余下的皆不知其所云。不知就不知,无知者无畏嘛。所以就允许我继续猜想吧:在那只极有可能是陶质的茶壶里,一定泡好了菊花茶,几瓣菊花,正在滚沸的水里嫩嫩地散发着清远之香。而那个喝茶的人,想必是一位辛勤劳作了一天的农夫吧。   听去过江苏兴化的朋友讲,在郑板桥故居的厨房上,就刻有此联。我不禁又想,顾士俊想画下的极有可能就是一段质朴的南方乡村生活,只是他发挥了“顾墨菊”的特长,有意略去白菜、青盐就着糙米饭的场景,扬长避短地以菊抒情。或者他也画过,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不过,我能想像到的是:那是一座河流纵横、粉墙黛瓦的南方小镇,有一个老人在经历了一天的下河捕鱼后,累了,回到家里,蘸着白菜青盐,开始吃他的家常便饭――糙米饭(也叫它棍子饭,一种将大麦碾成麦仁碎粒后拌以大米,或者再加点豌豆、扁豆、南瓜之类的),饭毕,悠哉游哉地去院落的一角,摘几朵开得正艳的菊花,与茶同泡,一壶菊花茶热腾腾地好了。倘若打开壶盖,菊香茶香一起飘散在院落上空。   这样的田园生活,多好!   在我读到的茶画里,这是对其历史背景掌握最少的一幅,恰恰又是我最喜欢的。其它的茶画,过于高蹈,难免产生看图识字之感。而《瓦壶天水菊花茶》像一根记忆的绳索,能把我重新拉回到数年前的西北乡村的黄土小路上,这就是它最强大的力量。有几次,我看这幅画,就无端地想起祖父在屋檐下煮罐罐,院子里的牡丹开得极艳的场景――我的家乡在杨家岘,院落里不栽菊花只栽牡丹,好像是一种风俗。   祖父去世都快三年了,我也早已离开了家乡。可我现在栖身其中的这座天水古城,也无意地成为我偏爱此画的理由之一。天水一词,嵌入画名之中,让我常常生出沾亲带故的遐想。当然,一幅画要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就得占据心灵的疆域。这也正是顾士俊在《瓦壶天水菊花茶》里的高妙之处:他仿佛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早在清代就用腕下笔墨替我们画出了一种走失的梦境,画出了一个都市人在经历了奔走打拼之后身心俱疲时意欲重返田园的梦想:   有一杯刚刚泡好的菊花茶,有一把发旧的老藤椅,有晨曦朝霞,有口金落日,有四望而去桑麻野翳的一派田园风光。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