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doc
瓷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如果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描绘的鱼、鹿纹饰算起,到晚清民国瓷器上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等精美的绘画,中国画在陶瓷上面已前后经历了7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宋代以前,由于受审美习惯影响和工艺水平的局限,瓷器基本是以单色釉为主,即使有绘画。构图也比较简单。从宋代开始,在北方磁州窑瓷器上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图案,包括花鸟翎毛、婴戏、人物故事、梅兰竹菊等等。但是真正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图案则迟至清康熙年间才出现。元、明以及顺治青花中虽然出现过一些山石树木,一般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和衬托,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山水画。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康熙时期,瓷器上青花的分水画法已经完善到能墨分五色,这为瓷器上的山水画的绘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表现手段。中国画的用墨讲求的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毛笔中蕴含水墨量的差异,使墨色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是指焦、浓、重、淡、清,而每种墨色又包括干、湿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妙处。而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青料分为五个色阶: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正和绘画中的焦、浓、重、淡、清相对应。清代同光年间的寂园叟编写的《陶雅》中记载康熙青花:“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可见当时对青料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陶雅》还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正是由于康熙时期对青花瓷器青料的掌握非常纯熟,才使得山水画这种构图复杂、景深多层、笔触皴擦渲染的绘画形式能呈现在瓷器上。
随着粉彩、珐琅彩的使用,山水画以更加多样的表现方式在瓷器上得以描绘。
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只是提供了在瓷器上绘制山水画的条件和手段。而山水画的绘画风格则受那个时代整体绘画风格的影响。瓷器绘画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构成部分,与主流绘画风格和趋势完全一致。
在清代画坛最能代表主旋律的就是“四王”。“四王”是指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四王”的山水得到了清代统治者最高的推崇。他们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也影响到同时代和以后的瓷器绘画。首先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和梳理我国10个世纪以来的南宗山水;另外他们在自己的著作和题画诗文中发表了体会和见解,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绘画理论。正是这两个途径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绘画风格和理论占据了那个时代绘画领域的主导地位。
而同一时期,把他们以及前人的绘画技法教材化的《芥子园画谱》应运而生。
《芥子园画谱》共四集。第一集成书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包括树谱、石谱、人物谱、房屋谱、山水谱、桥梁谱、亭台楼阁谱、舟船谱、翎毛谱,为清代王概以明代李长衡的画稿增编而威。第二集为竹兰梅菊谱和山水谱,其中竹兰为康熙年间画家诸曦庵所画;梅菊为康熙年间画家王蕴庵编画。第三集是草虫谱、花卉草虫谱、花卉谱、翎毛谱、花卉翎毛谱,为王蓍、王概、王臬三兄弟合编,内容与第一集大致相同,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成书。第四集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书坊擅将丁臬的《写真秘诀》、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等人物画谱中的图绘,合编为《仙佛图》、《贤俊图》、《美人图》、末附《图章会纂》,合刻成第四集,刊印行世。
张浦生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青花瓷画――瓷质中国画》中阐述:由于《芥子园画谱》是集前人流传的课徒画稿编纂而咸的,故可以做这样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画谱是对当时流传的各种画法的总结,也就是在晚明清初这些画法就有了;另一方面,画谱也为后来的民间画匠提供了绘画的蓝本。
具体到瓷器上的山水画,可以说康熙朝及其以后的整体画风都受到“四王”山水的影响,而具体描摹技法则多含有《芥子园画谱》的印记,甚至直接取材于《画谱》。
我们以清宫旧藏的乾隆粉彩黄地开光山水人物茶壶为例(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粉彩珐琅彩卷》P126)。其中湖中的小渔船与《芥子园画谱》中的两景鱼艇如出一辙。中景部分的树木完全取材于《画谱》中盛子昭杂树画法和和李唐悬崖杂树法,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蓝山水纹碗(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一粉彩珐琅彩卷》P17)上面山顶上的松树也与《画谱》中王叔明树法极其相似。
其实,上述画面中的的山石、亭台、灌木、水纹都能在《画谱》中寻到对应的踪迹。
故宫博物院藏康熙山水人物图方瓶(见《故宫瓷器馆一下编》图三○三)中的山石画法与《画谱》所绘马远夏圭常用的大斧劈皴非常一致。到了清代中后期以致民国,瓷器上山水画的技法更多地临习《画谱》,甚至有些完全照搬画谱的图案,比如晚清时的程门浅绛山水。民国时期珠山八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