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时代明镜”的文学工厂.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时代明镜”的文学工厂.doc

生产“时代明镜”的文学工厂   不了解托尔斯泰,就不能认为自己了解祖国,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高尔基《俄国文学史》      莫斯科河附近的托尔斯泰街26号,是一座美丽的草木葳蕤的庭院,越过临街的雕有花纹的木围墙,可见一栋橘红色的两层楼的木板房。院门口镶着的一块小小的铭牌上刻着如下俄文:“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作家1882至1902年在此居住。”   这位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拉皮文县的波良纳庄园的大文豪,虽然是名门贵族,世袭伯爵,却毕生都在探索社会的改革,尤其关注并致力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托尔斯泰长期住在离莫斯科186公里的乡村。他不喜欢工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大城市,只是在1863年至1869年创作《战争与和平》期间,为了查找有关历史档案资料才去莫斯科。1881年9月托尔斯泰举家迁居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几个孩子的上学问题。18岁的长子谢尔盖已到读大学的年龄。大女儿塔吉扬娜也要进莫斯科美术学校,托尔斯泰特意请列宾教她画画(博物馆里有一幅列宾1891年为塔吉扬娜画的肖像)。即使在莫斯科定居后,每年春夏季节还是经常回到波良纳庄园。1902年后,因儿女们都相继完成了学业,而这座庭院附近有家啤酒厂噪音很大,影响写作,年事渐高的老作家就很少住在此地了。1910年11月7日托尔斯泰逝世后,其二女儿玛丽娅成为房主人,十月革命胜利后,她将父亲的故居捐赠新生的苏维埃国家,1928年玛丽娅让出全部庭院,使其正式成为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并担任第一届馆长。玛丽娅一直活到二战胜利后才去世。   当初托翁买下那栋橘红色的木屋时,只有一层,是他将其改建为两层楼的。据说这种木结构的住房非常干燥、暖和而舒适,最早的克里姆林宫就是纯木建筑。与楼房相垂直的一排也是橘红色的木平房,是托翁开设的出版社,用来排印和发行自己的文学作品,如今则是展览各种文字、版本的托翁著作及有关画册、资料的陈列室。我们一行中国人在翻译叶尔绍夫的引领下,把故居的16个房间一一作了较细致地参观。30岁出头的叶尔绍夫是莫斯科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长相颇像大文豪果戈里(特别是那双深邃含笑的眼睛、饱满发亮的额头、向两颊包拢的长发和带有幽默感的胡子),我戏称他为“小果戈里”,他也笑嘻嘻地欣然接受了。他不仅汉语说得流利,对俄中两国的文学艺术历史都熟谙,所以使我们受益匪浅。   步入一楼的绿色门框的棕色小门,即来到一间不大的客厅,不管什么人,头一件事便是穿上一双特制的橡胶大套鞋,那套鞋能包容无论多大尺码的普通鞋,是用于保护室内的地板和楼梯的木阶的。据介绍,托尔斯泰故居的一切都是原物、原装和原貌,唯有地板和楼梯刷过一道油漆,而且大多铺设了地毯。即便如此,还要求参观者用橡筋箍上一双软底的胶鞋,可见管理者对世界级伟大作家寓所的文物何等珍惜。   一楼头一间是不大的餐厅,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摆着盆碟刀叉等餐具及调味瓶。托翁全家就围坐在桌前用餐,那10几把整齐排列的靠背椅让人想象到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餐厅的鹅黄色墙壁一侧挂着布谷鸟钟,另一侧挂着二女儿玛丽娅的肖像,是大女儿塔吉扬娜画的。餐厅旁的一间小屋是放置碗柜和炊具、餐具的储藏室,所展示的各种锅盆壶碗杯碟,有金属、陶瓷、玻璃等质料,大都是本国产品,比较粗糙朴拙。“小果戈里”告诉我们,托翁的饮食极其简单,他本人是完全吃素的,不仅拒绝肉食,连牛奶都不喝,一般饭菜是燕麦、马铃薯和罗宋汤。   沿着一侧装有白色护栏的楼梯,我们登临第二层。首先踏入一间较为宽敞的大厅,是托翁全家人聚谈和娱乐的场所,也是接待宾客之处;其洁净的墙壁上安装着40支蜡烛和煤油灯,张挂着一些亲属(如夫人索菲娅、女儿塔吉扬娜、儿子谢尔盖等)和友人的照片,最令人瞩目的一张黑白像是招待来访者们的“大茶会”场景,时间为1898年4月的一天,画面为:十几位或坐或站的先生、女士围着一张椭圆形的大木桌,雪白的桌布上摆放着金属的茶具、漂亮的烛台与盛满点心、水果的盘子。托翁神情安详、慈和,与大家亲密无间的关系跃然其中。常言道“主雅客来勤。”这位文豪的好客想必是一贯的,因为在另一块蓝底桌布上,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客人们的签名。大厅旁即是托翁夫妇的卧室,索菲娅在卧室中间竖了一排屏风,并在隔开的外间置了几张沙发,权作她的客人接待室。索菲娅有自己的可以折叠台板的简陋的写字桌。   托翁夫妇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不幸夭折了5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而且室内陈设和格调各不相同,如谢尔盖的卧室除了粗糙的木床、床头柜和书架外,还有一台钢琴。塔吉扬娜的闺房墙上挂的、桌上摆的满是肖像油画、人物素描等美术作品。而安德烈和米哈伊尔的工作桌上则放着书籍、公文簿与地球仪、文具、闹钟等。托翁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很重视的,他在辛勤不辍的笔耕之余,亲自教孩子们学习法语、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