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语法)复习整理
古代汉语(语法)复习整理第一章??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一节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战国时代,《公羊传》、《谷梁传》就已涉及汉语语序、句子成分和句式。
西汉初,《毛诗诂训传》提出了“辞”的语法概念。
唐孔颖达正式提出“语法”这一术语。
宋洪迈提出“句法”的术语。
元卢以纬的《语助》标志着古人对汉语语法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运用分析比较、排比归纳的方法,揭示出大量的古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律,接触到许多汉语语法方面带规律性的问题。
晚清马建忠《马氏文通》标志着古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词类研究
一、虚词
1.《墨子·经说上》:“自前曰且,自后曰已;方然亦且。”
2.《谷梁传·桓公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遂,继事之辞也。”
3.《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矣,语已词也。”“乎,语之余也。”
4.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把虚词分为三类:“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劄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
真正把汉语词类分为虚、实两大类,并在比较明确的语法理论指导下提出分类标准的是唐代的著名语文学家孔颖达。其语法思想集中在他的《五经正义》中。
孔氏以词义为标准,把词分成“义类”和“非义类”两大类。“全取以制义”的是义类;“假词以为助”的是非义类,即语助类。
元泰定元年(1324),卢以纬收集古籍中的常用虚词129个,著成《语助》一书,这是我国虚词专著的先河。
清刘淇《助字辨略》,将476个虚词,分为30类,是对虚词分类的第一个人,奠定了古汉语虚词研究的基础。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收汉以前古籍中的虚词160个。因声求义;多解释特殊用法;材料宏富,分类细密,体例严谨。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力作。
二、动词、形容词
先秦人己知动词有主动和被动之别。
《公羊传·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汉代开始对主动式和被动式外部结构进行探讨。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国语·楚语》:“使子南戮于诸侯。”韦昭注:“言为诸侯所戮。”
到了唐代,不仅对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外部结构形式作了进一步探索,而且还试图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诗·邶风·柏舟》:“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孔颖达疏:“小人见病于我既多,又我受小人侵侮不少。言觏,自彼加己之辞;言受,从己受彼之称耳。”
古人还接触到动词及物、不及物的问题。
《诗·周颂·赉》:“我徂维求定。”郑笺:“今我往以此求定。”孔疏:“往者,自己及物之辞。”
《小雅·甫田》:“我取其陈。”疏:“且取者,自此及彼之辞耳。
孔颖达曾提出“动义”这个术语。《易·颐·疏》:“朵是动义,如手之捉物谓之朵也。” 这是汉语动词这个语法术语的胚胎。
元代刘鉴《切韵指南·经史动静字音》正式提出“动字”(相当于现代的动词),“静字”(相当于现代的形容词和名词)。
马建忠从静字中再分出“名字”(相当于现代的名词),从而使实词的语法分类日趋完善。
西汉初《诗毛传》开始用词的外在形式来显示形容词的词性。
其一是用词尾“然”。
《诗· 邶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传:“风且雨凄凄然,鸡犹守时而鸣喈喈然;”
其二是用“××貌”。
????《鄘风·干旄》“孑孑干旄”,传:“孑孑,干旄之貌。”
其三是用“××声”。
《齐风·载驱》“载驱薄薄”,传:“薄薄,疾驱声也。”
其四是用重言。
????《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传:“蕴蕴而暑,隆隆而雷。”
唐孔颖达疏继承毛传声貌词之说而有所发展。
《魏风·葛屦》“纠纠葛屦”,疏:“纠纠为葛屦之状,当为稀疏之貌。”
《齐风·载驱》疏“其车之声薄薄然”,“薄薄,车声状。”
《卫风·硕人》“硕人其頎”,疏:“以类宜重言,故笺云頎頎然也。”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问题,先秦人已有所涉及。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乃瓜。瓜也者,始食瓜也。”
古人还注意到了使动和意动。
《国语·楚语》:“子尚良食,吾归子。”韦昭注:“使子归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孔疏:“刘炫云:乃是不复以君为君矣。”
《易·丰》:“丰,大也。”王注:“音阐大之大也。”疏:“凡物之大,其有二种: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阐弘使大。丰之为义,既阐弘微细,则丰之称大,乃阐大之大,非自然之大,故音之也。”
第三节 句法研究
一、句子结构
先秦时代,古人便开始注意了句子结构。
《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即认为“王”是“正月”的定语。
《诗毛传》中有不少分析句子结构的例子。
《周南·关雎》:“琴瑟友之。”传:“宜以琴瑟友乐之。” 明“友”做动词用; “琴瑟” 则是“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堂在线《医学科研设计》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 VIP
- [湖南]2024年湖南省地质院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7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陕西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卷合集).docx VIP
- 小贴片三极管代码标准手册.doc VIP
- 技术规范要求--横流式--超--低噪声冷却塔.doc VIP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6个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超重力精馏技术.pptx VIP
- 《新媒体应用》课程标准.pdf VIP
-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代数式》5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docx VIP
- 医院制度执行情况自查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